凌奇松:写了70年的“书法老人” □本报记者 陆照德

右江日报 2020-02-20 08:35 大字

每天5点~8点起床,洗漱完,端坐在钢化玻璃铺就的桌面前,拿起毛笔写字,每天至少写1个小时,若有“书债”,他得连写3个小时左右,然后才吃早餐,他很少8点后起床,早餐后没什么需要处理的事,就继续写字,直到午饭后午休,下午起来又写,傍晚出来散步,晚上一般不再提笔。这就是凌奇松,一个从小爱书法,86岁还这么爱写字的凌奇松。家里请的一个保姆曾说:“凌老啥也不懂,就是懂写字。”

凌奇松,年轻一辈的人可能不大懂,但提到市森林公园钟塔“惜时守时”4个大字就是他写时,都对他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受老师影响迷上写字

凌奇松是田东县思林镇人,他从小就很崇拜几位字写得好的老师——黄德耀、周源坤、黄德康。

黄德耀是思林街上人,小学国文老师。1940年代的思林小学,凌奇松就读的时候,有200多名学生,每个学生上学、放学都背着一个大草帽,平时如装饰,雨天、晴天就派上用场,草帽上工工整整用浓墨写着“思林小学”4个大字,是黄德耀写的。这让凌奇松至今难忘。

周源坤也是小学老师,写的美工字特别好看,墙报、标语等多是他写,周源坤还常拿竹子,锤碎一头,束为“毛笔”,蘸墨书写在墙上,让凌奇松佩服不已。小学阶段,学校有“习字簿”,每页有红字20多字,学生要按照老师要求蒙住摹写。这让凌奇松渐渐迷上了写字。

到了初中,学校再也不要求写字了,但写字好的老师学生就多了,凌奇松看着哪位老师的字好就拿来临写。当时学校训导处有个干事叫黄德康,天天写字,各种学校布告、通知、标语等,多是他写。凌奇松很喜欢他的字,觉得实用性与观赏性都很强,他一有空就去看黄德康写字,私下还捡过时的布告、通知“康体”字回家临习,那时纸张缺乏,凌奇松就去垃圾桶捡废纸来练习……两年后,凌奇松写“康体”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得到黄德康的认可,之后便不时帮黄德康写通知、布告,同学们都认不出是他代笔。

1953年,凌奇松初中毕业考上百色师范,他才在学校图书馆里见到真正的书法字帖,欧颜柳赵(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楷书四家及各书法家字帖,这让凌奇松得以饱览临习,字写得更好了。许是写字好加分,凌奇松年年都获得“三好学生”,毕业后他留校在附属小学教语文。1971年,凌奇松调到百色高中教语文。期间,他业余仍练字,他写字时眼前总浮现上述几位老师挥毫的神态。

20世纪80年代以前,学校行文多为刻写油印,制作奖状也全刻印,凌奇松是爱书法的语文老师,常做这些事,他有意识地融入学来的篆、隶、楷、行、草、美术字等,一丝不苟地刻写钢板,每每得到领导表扬。

1985年,凌奇松组织发起县级百色市书法协会并担任首任会长,带队参与了百色起义革命烈士纪念碑的部分美工制作,纪念碑后面的碑文也由文博馆李美珊书写并由协会会员雕刻。凌奇松还组织鼓励会员参加书法展览、书法讲座,到桂林观看中南五省书法比赛。

1987年,百色地区书法家协会成立,凌奇松当选首任主席。在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代表会上,凌奇松就说,我们百色地区的书法水平与外地相比,差距很大,我们要在十几、二十年内努力赶上先进地区。

任百色地区书法家协会主席期间,凌奇松组织百色市书法夜校、地区书法师资培训班等周期性活动。几年下来,学员不下1000人,他为活跃地方书法,培养人才,创造机会并提供了平台。

1993年,心连心艺术团来百色慰问,歌唱家蒋大为也爱书法,还跟凌奇松同台对挥互赠。凌奇松写了“心声”二字。

字流海内外3年写700多幅作品给一人

凌奇松爱书法,曾3年时间写下700多幅作品给广东人招景流。招景流有很多亲戚在海外,凌奇松的字部分由此流入海外。广东人黄国柱也要了他五六十幅字,还有台胞黄裕资(百色籍)在百色买了凌奇松的竹联书法,后来又陆陆续续买了不少,这3个人都让凌奇松的字流到世界各地。

1989年,凌奇松调到民盟百色市委当副主委兼秘书长,他因民盟的工作及省书协理事的关系,跟外面书法界接触多,跟书法家陈政(1919年—2002年,广东新会人)过从甚密,他多次邀请陈政来百色指导书法工作。“书法传统方面,我主要受陈政影响;现代气息受天津大学王学仲启发。”凌奇松说,书法是“学百家成一家”的手艺活,学到既有传统,又有现代气息,形成个人风格,便好了。

“您觉得您算成家了么?”“我的字,不用看落款,人家就懂得是我写的。”“您觉得,能让人不看名字就懂谁写的,就算成家了对吧。”“嗯。”

“传统书法经典有哪些字帖让你临了终生受益的么?”“没有,都是写一段时间丢了”。凌奇松临古最多的是赵孟頫、黄自元,很爱他们字。“不过您的字,看不出跟他们有多少渊源关系。”“对的,他们都说我的字没祖宗,谁都不像。”凌奇松这样评价自己的字。

书写“命”字的故事

凌奇松一生写了无数作品送人,最高级别的赠字是2013年第九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当时,每个参会地方都有个主题。

当年,广西代表团的主题是“绿色”“长寿”,代表团想找一个有代表性形象的人,全广西找了10多个人都不合格,后来在网上看到凌奇松的资料,就找了过来,由百色干部送凌奇松去南宁,交接给自治区两名干部带着转飞机飞贵阳,他们还在南宁租了一根跟凌奇松差不多高的大毛笔过去,笔很金贵,笔杆是黄花梨木。

凌奇松此行主要任务就是写一个“命”字,此“命”字乃世界长寿之乡巴马瑶族自治县里有长寿河之称的“命河”之“命”,开始干部们都还不大相信凌奇松,直到他在8平方米面积的地写下“命”字时,大家才满意地松了一口气。那是凌奇松一生写的最大的字。

贵阳之行,写大“命”字,或许源于2010年10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神奇桂西”摄制组到百色专访凌奇松,那次他在灵洲会馆也写“命”字,单字在6尺宣上。

写“命”字的机会,可能跟凌奇松“书法老人”的身份地位有关。谈到书法跟健康长寿的关系。凌奇松说,书法实际上是全身运动,意守丹田,思想高度集中,运气,跟做气功一样。

以前凌奇松练过太极、气功。现在只练书法,自觉精神状态还好。这几年,凌奇松除了出版几本书法作品集,也办了几次个人书法展,他希望通过这个方式鼓励更多后辈人爱书法、学书法。

新闻推荐

“小尾巴”□田东县第一小学 黄丽芳

自从小可乐开始牙牙学语,我就教她背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其中她最喜欢背的《小尾巴》是这样的:“大公鸡,花尾巴,走来走去像...

田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田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