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东:“八强化八做到”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本报讯(记者石广欢)去年4月,田东县实现脱贫摘帽目标,退出贫困县序列。该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心由住房建设、搬迁入住转移到后续扶持和管理上。面对面广量大、民族多,且文化素质、就业技能、自我管理能力偏低,特别是集中搬迁后产业发展、就业安置、社会稳定、社会融入等突出问题,该县采取“八强化八做到”措施,确保搬迁对象“稳得住,有发展,能致富”。
强化组织领导,做到搬迁户后续帮扶全覆盖。成立安置点包点责任领导小组,履行安置点包建设进度、包工程质量、包资金监管、包搬迁入住、包后续产业发展、包就业创业、包稳定脱贫、包考核验收的“8包”责任。在“8包”基础上,延伸“8+N包”责任,明确县领导和各有关职能部门、乡镇政府和帮扶干部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中的职责。该县8个安置小区、62栋安置楼,共有37位包楼县领导、63个包楼单位、2236名帮扶干部实行无缝对接。
强化党建引领,做到移民社区党建全覆盖。组建移民社区党组织,按程序转接党组织关系,统一开展党内组织生活和管理。该县6个安置点均组建社区党支部,同时把支部建在楼层里,形成“党支部+党员+群众”网格化管理模式,由党支部委员担任网格长,网格下设楼长,楼长下设单元长,网格长、楼长、单元长会同县直包楼楼长、物业公司共同管理各单元居民,确保管理全域覆盖。推行“一组两会”模式,建立社区重大事务决策由党群理事会提议,党小组审议、户主会决议的民主集中平台决策机制,进一步开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治能力。开展“党员承诺”“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着力提高党组织的活力。推行“四议一审两公开”工作法,坚持事务财务党务“三公开”“社区财务镇审”,健全完善社区事务决策和监督机制。
强化产业培植,做到搬迁户产业项目全覆盖。重点培育祥周新洲万亩芒果园、林逢那王芒果标准示范基地、林逢东养那朗芒果标准园等现代芒果示范基地,规划建设总面积近5000亩的国家级芒果产业创新示范园区。以产业为主线,根据各安置点区位特色和优势进行布局,由点连成线,逐步打造升级成县级、市级、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在江城镇古榕江沿线村屯计划建设一个集现代农业生产、环保、健康、休闲、文化、娱乐、度假于一体的田东(国家)农业综合体项目。推进田东县钱记农业循环经济500万只蛋鸡产业园建设,带动1000户贫困户发展生态鸡养殖。计划至2020年底前,建成30个各类产业园、5个多村连片产业园示范片。创建脱贫奔康产业园,引进4家企业进驻,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215人;在各安置点建设扶贫车间12个,其中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216人;开发各易地扶贫安置点公益性岗位72个,安排205人;出租小区商铺给搬迁户经营,有58人自主创业;引进小区物业,安排贫困户参与物业管理。据统计,该县基本实现了搬迁户有劳动能力且有劳动意愿家庭有1人以上稳定就业。
强化技能培训,做到搬迁户劳动就业有保障。依托田东职业技术学校,深入实施“雨露计划”,使全县100%的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9+3”职业教育。实施就业扶贫奖励,对年内累计外出务工达6个月以上的贫困劳动力给予每人3000元的奖补。开展技术培训,确保搬迁新居民1年至少接受1次以上培训,至少掌握1~2项实用技术,经鉴定考试合格颁发全国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与深圳市坪山区搭建对口劳务协作平台,联合举办“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
强化配套建设,做到搬迁群众民生有保障。在移民社区配套建设爱心公益超市、农贸市场、卫生室、学校、工会妇女儿童之家、扶贫车间等配套服务设施。其中,投资2亿多元的滨江学校是一所十二年一贯制综合性学校,该校总占地面积260多亩,可容纳153个教学班7410名学生,其中小学48个班,初中87个班,高中18个班,切实解决搬迁群众子女入学问题。该县每个安置点均实施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低保转为城市低保,城乡医保参保率达100%;搬迁新居民均享受城区居民同等的就医、就学待遇。
强化服务管理,做到“一站式”便民服务。该县6个安置点建立8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从人社、教育、民政、公安、供销等单位抽调业务骨干协助工作,打造“农事城办”即集党员活动、群众议事、便民服务、教育培训、文体娱乐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体系,打造“一站式”便民服务。编印人手一册《移民生活指南》,内容涵盖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就业创业政策、日常所需和注意事项,为搬迁的新居民尽快融入、适应新生活提供便捷服务。
强化自主管理,做到搬迁群众自治增活力、促和谐。探索以扶贫移民社区为基本单位的村(居)民自治试点,成立4个新居民自治委员会,制定新居民公约,引导对社区卫生、物业、治安等方面进行自主管理,激发新居民自我管理和参与社区管理的内生动力。创新推行“腾讯为村”信息平台,建立“一个网格+一个党支部(党小组)”模式,由支委担任网格长,将网格中的党员纳入“党小组”,由“党小组”负责矛盾调解、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工作,发动群众利用微信关注“腾讯为村”,认证为社区居民,居民足不出户即可了解到社区党务公开、居务公开、信息公开等信息,并通过平台为社区管理建言献策,有效促进社区管理规范化和实效性。
强化内生动力,做到铭记党恩与自立自强。在各安置小区开展宣传,重点突出感恩教育;搭建新时代讲习所、实习所、践习所“三所合一”平台,建立感恩教育展示馆,宣传党的好政策,展示搬迁前后对比,让搬迁群众脱贫不忘党恩、永怀感激之情。以前居住在思林镇龙邦村,海拔800多米高大石深山的瑶族同胞,出行靠行走在羊肠小道上,喝的是“望天水”,人均耕地不足0.4亩,贫困发生率达到98.6%以上。2018年11月,该村11个自然屯327户1602人全部搬迁至思林江南、江北安置小区。如今该村群众搬出大山,住进新房。“昔日走天梯,今朝坐电梯。”成为瑶胞们和该县搬迁群众搬迁前后的真实写照。平马镇小龙安置小区的搬迁群众自发组建了一支文艺宣传队伍,并邀请专业老师创作了社区之歌——《幸福花开》,描绘群众搬迁后的幸福生活,歌颂党恩、铭记党恩。年近80岁的贫困户黄治泰在搬迁入住新房后,饱含深情,分别给县、市、区三级扶贫办写了《扶贫攻坚战了不起》的感谢信。
新闻推荐
本报田东讯“现在小区有卫生健康服务中心,我们在家门口就能看病,住院还可以报销,健康扶贫政策真是好。”1月7日,田东县林逢镇...
田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田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