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反涌 村屯变“水村”》后续 政府帮忙修桥铺路专家建议整体搬迁 网友建议对“水村”进行旅游开发,当地表示可行性不大
一座便桥穿过水域直通村庄。 村里正在修路。
南国早报记者李俭芹文/图
因地下水反涌,积水成湖,田东县思林镇立丰村立坡屯40多户村民的房子被浸泡,村庄变成“水村”(本报7月10日10版曾作报道)。“政府部门正在为我们修桥铺路,很感谢各界的帮助。”近日,村民不断向南国早报反馈好消息。7月26日,南国早报记者重返现场了解救灾进展。由于治水难度大,专家建议立坡屯村民整体搬迁。
修桥铺路
解决村民出行难题
今年6月,立坡屯的村民眼看着地下水越涨越高,并渐渐将村民的房屋泡在水中。由于水从地下暗河中冒出,无法排涝,近两个月来,水势还未退去。据当地有关部门统计,这是立坡屯50年来最大的一次地下水反涌。在思林镇,除了上述村屯,还有几处较大的地下水反涌成湖的现象,其中,有一处已经淹没了300多米长的村屯道路。从图片上看,湖水映衬着村庄,让不少网友感叹“好美”,但对村民来说,却是出行不便,有家难回。
此事经本报报道后,村民不断向记者反馈好消息:政府为他们配了皮划艇;镇长看到村民自发修路,立刻自掏腰包赞助500元;政府投入人力物力,为村民修桥铺路,搭起了救灾帐篷……7月26日,记者重返村庄,看到村里挂满了横幅,表达着感恩之情,村里青年发起了文明倡议,表示“在灾情面前感受到了政府和各界的温暖”,要“对帮助过我们的人多一些笑容和热情”。
7月26日,记者看到,湖水经过几次涨退,水位略微下降。湖水两侧的山坡上,挖掘机正在施工,村民们配合着一起修路,湖水中搭起了一座桥,一直延伸到村里。除此之外,受灾村民还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应急补助。为了保证内涝后村民的卫生和健康,医疗工作组也进驻到村里,做基本的消杀和体检。
治水难度大
专家建议搬迁
记者在村里走访另外一处地下水形成的湖,发现20天前该湖积水较浅,如今水位上涨,将周边的玉米地淹没,并将多处积水连成片,形成一条水带,非常壮观。“虽然天气晴好,但该处的地下水与立坡屯不同,水位还在上涨。”当地政府部门表示,今年,思林镇5个村庄饱受地下水反涌之苦,1200多户村民因房屋、道路、田地内涝受灾。为寻求退水之策,政府部门邀请了地质专业人员对该处地下河进行了考察和评估。
根据调查结果,立丰村一带属于岩溶内涝,属自然因素引发,周边未见采矿活动,也未见崩塌、滑坡、岩溶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现象。另外,专家发现立丰村的地水暗河,来源于达乐河,该河流在天等县境内是明流,后来在田东县进入地下河,雨季时河水中常夹带上游的泥沙进入地下河管道,造成局部堵塞或排泄不畅,容易在沿途岩溶洼地和谷地形成内涝。
想要排涝,就要对地下河内部“瓶颈”和“咽喉”部位爆破,加大排泄量。田东县自然资源局综合了专家的看法,认为治理难度大、效益差、经费高,建议动员被水淹没的受灾群体搬迁。
好“景”不长
恐难开发旅游
7月26日,记者采访时,村民们纷纷掏出手机,用图片展示他们在地下水湖泊中捞出的“怪鱼”。村民表示,这种鱼没有眼睛,长相跟泥鳅相似,有“识货”的人愿意出价160~200元/公斤购买。
南国早报将立坡屯变成“水村”的图片刊出后,网友们纷纷支招,认为这是一处极好的景区,非常适合发展旅游。对此,田东县相关负责人回应称,“非常感谢网友的关注和建议,但经过反复调研,开发景区的可能性不大”。他分析称,首先,地下水反涌形成如此美丽的湖泊并非年年出现,像这样的“美景”很多50岁以下的村民都几乎没见过。如果投资开发后,明年甚至以后很多年都没有这个景观了,那游客还来吗?
新闻推荐
本报田东讯“我家的土地丢荒了很久了,我把土地流转给村里建牛蛙养殖基地有地租收入,到基地务工又有务工收入,真的是太好...
田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田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