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丽 小 镇□田东县作登中心小学 班志雄

右江日报 2018-05-17 09:08 大字
 

清澈见底的龙须河流过镇上,呈C字形由西向东流去,把镇上分成两半,小桥连接着,河滨公路两旁都建有楼房,两条小巷随斜坡而上延伸到北山脚下,河岸翠竹青青,河水潺潺而流。

这是美丽的小镇。师范毕业后,我走进母校教了3年书,随后就调到镇上小学,掐指算来也有20多年,住在镇上的时间比在老家更长。在这里恋爱、结婚,小孩也渐渐长大,尽管曾经徘徊、犹豫,但更多的时候觉得在这些忙碌的日子里还是过得有滋有味的,快乐和充实的感觉写在岁月的脸上,有时候像“哗哗”的河水流个不停,有时候像潺潺的泉水唱得欢歌,心里踏实和怡然。

镇上是安静和舒适的。相比县城,这里城市味道更少;但少了老家那些田园的气息,没有蛙声,鸡叫也是那么弱弱的,狗也没有叫得那么凶;相比老家,小镇上的城市味更浓。这些年来,小镇的变化很明显,就像人们嘴上说的“一年一台阶”,街道清洁了,房屋也整洁了,正在修建的二级公路让小镇渐渐接近县城。

小镇的人口不多,三天一个圩日,四面八方的村屯人群赶圩到这里,或者带点山货土鸡来这里卖。现在交通便利,水泥路到村到屯,城乡公交车从县城来到小镇,又开往离小镇二三十里的村寨,这里渐渐变成村寨与县城之间的一个驿站,渐渐地,街日也没有多少人赶街买卖,街日和非街日都一样,早上人来多一点,到下午以后在小巷里走动的都是熟悉的脸庞。外地流动人口也不多,没有宾馆,没有饭店,只有河滨公路旁边的粉店还有人来人往。曾经的圩日,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情景都烙印在上了年纪的人心里,特别记得的是年关的那些天,赶圩的人特别多,买年货的,卖年货的,几乎走一步都是挪脚的。读书时,语文老师讲到鲁迅的《祝福》时,不待老师讲解都已经让我联想到镇上的情景,进而佩服和感叹先生文章的导入:“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

曾经,我妈妈经常背着背篓来小镇赶圩,她的背篓容量绝对超过我妻子的十个包包。妈妈背着一些黄豆、饭豆来卖,再买大米、面条、盐等,都塞进背篓又背进山里的老家。到家,我们几个兄弟都缠着赶圩归来的妈妈问这问那。对于没买的那些东西,她都说因为店关门了所以没买到,得等下一个圩日了。现在久不久,我接妈妈来跟我们小住一段时间,她见到同事和朋友都很感慨新时代的变化。

以前小巷里有个照相馆也出名。印象最深的是那会儿我姐姐初长成大姑娘,赶圩回到家,心里美美的,告诉妈妈,镇上的照相馆免费给她照3张相片,还有一张放大,装镜框,挂在照相馆里。姐姐正绘声绘色地讲着,被妈妈当场教育她——下个圩日须去给店里的人拿下那张相片,不能挂在那里;如果姐姐说人家不听,就让爸爸跟着去说。这下姐姐高兴都还不够就伤心起来了。全镇方圆几十里各村各屯的年轻人喜欢聚在照相馆照相,有的要求到河边照,有的要求穿民族服装照。店里街天聚满人群,我妈妈是担心姐的相片放在那里,会吸引年轻帅哥的眼光,会不嫌山高路远来到我们家,万一姐姐经不住情感的力量远嫁外村,这样亲人来往走动多有不便。别看现在城乡公交车过我们村我们屯,但那时来小镇上赶圩,都是走小路,还用两三个钟头的时间,走公路会更远的。妈妈的担心也有她的道理。现在照相机比较普及了,年轻人使用手机照相,保存也方便,照相馆那处房子也做别的生意了。

河滨公路旁的粉店生意倒是挺好,本地鸡肉粉是出了名的,周末,县城的人们还相约进小镇来吃一碗,体验鸡肉粉的鲜美,然后或者玩玩,或者到龙须河垂钓,兴尽才返城。

站在小镇的桥上,我常想,要是小镇上的人把老房翻新修复,保留青石石条铺成的旧街和砖木结构的老房,那样小镇果真可能就是保存完好的民居,或可以作为旅游景点开发。不管怎么说吧,小镇的美丽已经让我陶醉其中了。

新闻推荐

田东 16万公斤甜玉米“愁嫁” 部门电商联手“做媒”

前几日甜玉米行情不好,农户满脸愁容。田东县商务局供图南国早报记者欧其锦通讯员陆雪影“终于卖完了,多亏了田东的电商。”...

田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田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