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执着扶贫的陈开枝

右江日报 2017-12-08 09:35 大字

陈开枝主席是百色人民家喻户晓的广东“亲人”。我是从1996年广东帮扶广西以后才认识他的。20多年过去了,一个外省的副省级领导,一个年过古稀的退休老人,几十年如一日不忘老区,执着扶贫,来百色年均四、五次之多,真是令人赞叹。

1993年至2011年我先后在地区行署、市政协工作。由于工作关系,我接触陈开枝主席比较多,所言所行,耳闻目睹,很是感动。陈主席到百色扶贫,不是摆摆样子,走走形式,而是真诚、着实、有效地从关键重点处帮扶,最使我难忘的有这几件事。

一是大力支持教育扶贫。扶贫要扶智,扶智靠教育。陈开枝主席十分重视教育,帮扶活动以来,通过他牵线搭桥,广东省、广州市各界和港澳台同胞无偿向百色捐赠钱物共达3亿多元,兴建、改建中小学校200多所和市级教师培训中心,解决了8万多中小学生上学难问题。他还亲自资助几十名失学儿童完成了学业。特别是带领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祈福集团董事长彭磷基及夫人孟丽红,香港日成集团主席、百色市荣誉市民郑梁焕珍女士,一次次跋山涉水,开展教育帮扶,把爱心和汗水洒播在百色这片红土地上。2000年我在地区行署分管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计生、广播电视等部门,当时,百色教育条件差,360多万人口中只有一所地区级的百色高中,难以满足全地区教育需求,彭磷基先生知道后先后捐款3000多万元,当年资助新建起了百色祈福高中。建校以来,先后有4000多名贫困生得到广州的资助,没有一名学生因贫失学。如今祈福高中在校生4000多人,已毕业了10多届学生,年年高考创佳绩,为国家输送了1万多名大学生,目前祈福高中已建设成为自治区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郑柱成先生援助资金1200多万元分别投资帮助百色高中增加电教设备和兴建图书馆,并设立助学、奖学、奖教基金,资助251名农村各族品学兼优的贫困小学生,并集中到百色进入少数民族助学班免费供他们从小学一直读到高中毕业,还援建了田东林驮小学、凌云品村小学、田林移民小学等。2004年郑柱成先生不幸逝世,其太太郑梁焕珍女士及其长子郑国樑先生继续为百色奉献爱心,其精神深深地打动着全市各族人民。

二是大力支持移民开发。百色161个行政村中有36个是石漠化山区,无法耕种,34个是半石山区。在贫困人口中,有十几万人是生活在缺乏基本生活条件的地方。这些村屯无水喝、无耕地、路电不通,生存条件极其恶劣。在扶贫工作中,全地区各级党政组织移民开发,先后建立田东县江山、德保县荣华、田林县六隆等8个移民安置场,搬迁了8500户43000名贫困农民,并划拨土地供易地安置农民耕种。陈主席很是赞赏并支持这项扶贫工程,通过广东省、广州市对口帮扶百色进行易地安置,投入上亿资金大力推进。他虽然年事已高,但这些移民开发区无不留下他深深的足迹和汗水。六隆移民安置基地安置百色市所属的田东、凌云、隆林、德保等7个县移民安置户3947户19824人,建设66个移民点,基地建设总投资约1.22亿元,连片种植主导产业八渡笋20万亩,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扶贫管理模式,实行八渡笋产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该产品已远销日本、台湾等地。目前,该安置基地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共修通笋区公路32条502公里,架通高压电网210公里,修建饮水工程56处、水池29处1440立方米,修建小学22所、卫生室9所、砖瓦结构移民房3012套。整个六隆易地扶贫开发区近几年来年均产鲜笋约8.54万吨,总产值约1.45亿元。移民群众基本实现“进得来、留得住、能致富”。

三是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百色原是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12个县中有10个列为国家级贫困县,2个为自治区级贫困县,有80万人没水喝,60万人是绝对贫困。全地区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面开展“扶贫攻坚”,特别是通过人畜饮水建设、村屯道路建设、村村通电建设、村村通广播电视建设、易地安置建设、农村沼气建设、地头水柜建设、茅草房攺造建设、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建设、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建设等“十大会战”形式,有效地解决了贫困山区“吃饭难、饮水难、行路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陈开枝主席在其中是功绩赫赫,全地区男女老少心中都投赞成票。在百色12个县(市、区),不论哪个县(市、区)、乡、村,说起陈开枝主席,大家都会竖起拇指高度点赞。2005年,陈开枝主席年老退休,有人认为他不会再来百色了,结果当年春节陈主席又是到百色度过的。在对口帮扶百色的多年中,陈开枝主席有10个春节都是在百色度过。凌云县弄福路是彩架村通往弄福、坪山、阁楼村的村级公路,全长36公里,其中新修26公里。1999年8月份开工的,次年1月竣工。仅4个月就打通了这段被人们称作“鬼门关”的地方。弄福路的施工始终得到了广州的援助,陈主席多次到工地指导。

有人说陈开枝主席在广州工作,怎么有那么多时间到百色帮扶?局外人不知,其实陈主席在位时都是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利用周日或节假日到百色开展帮扶。每次到百色,当天下航班即直奔山村帮扶点,因为点多线长,从来都是超时工作,跨时就餐,午饭下午一两点,晚餐夜里七八点,已成为一种常态。整个活动安排满满的,做到两地工作不误,而且多年坚持,是常人难以做到的。退休后,身兼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广东省老促会会长,但陈主席永不言倦,继续帮扶百色,真是难得的一种精神、一种情怀、一种担当。

(作者系百色市政协原主席)

新闻推荐

田东新榨季糖料蔗将达85万吨

本报田东讯入冬以来,在田东县田间地头,农民群众忙着剥除枯蔗叶,剥竹篾(用于捆绑甘蔗);糖厂或修蔗区路,或检修车间设备等,一派为榨季开榨做准备的繁忙景象。蔗糖是该县农业的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

田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田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