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零”为“整” 变“弱”为“强” 田东激活涉农资金助力脱贫攻坚
本报田东讯为集中财力支持脱贫攻坚,今年以来,田东县健全财政涉农资金供给机制,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提高使用效益,撬动了社会资金和金融资金支持精准脱贫,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突出“应合尽合”,变“零钱”为“整钱”。针对财政涉农资金投向分散,资金使用效益低,难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问题,该县出台了2017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实施办法,把各级财政安排用于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资金,以及补助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方面资金,全部统筹整合起来,加大扶贫资金投入。整合中央层面19项涉农专项资金,以及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三农”建设部分资金。整合自治区层面22项财政涉农专项资金,以及自治区预算内投资用于“三农”建设部分资金。整合市级层面下放财政涉农专项的资金,梳理县级层面财政涉农存量资金。由县财政部门牵头,会同扶贫、发改等相关部门,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做到“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截至2017年6月,全县已统筹涉农资金3.56亿元,其中整合1.38亿元集中投放到全县49个产旅结合项目,深化加快扶贫产业项目创新和改革。
突出“应放尽放”,变“弱投入”为“强投入”。围绕脱贫目标,对照脱贫标准,完善资金安排使用机制,精准有效使用资金,放大财政资金的使用效应。资金投放要有利于产业发展,有利于农民致富,有利于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使用要扶大扶优扶强,可以促进项目可持续发展。目前,已在全县范围内遴选出49个项目。整合资金重点用于完善水、电、路等公共配套设施的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涉农资金按照当年业主实际投入数的80%、40%、20%、10%的比例入股。
突出“应管尽管”,变“粗放管理”为“科学管理”。为确保财政涉农资金整合使用做到高效、高质、安全,田东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建立领导机制,成立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集体会审把关制度,凡涉及到项目建设重大事项,由集体研究决定。建立监管机制,严格按照“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加强对涉农资金的管理。实行“五制”管理,即项目申报审核制、项目建设招标制、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制、项目竣工审计制和项目绩效考核制。强化审计职能,实行全程监管、关口前移,加强源头监管。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项目管理办法实施,实现涉农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建立验收机制,年底按照统一标准组织验收项目,对资金使用、项目效益进行验收评价。如果效果不达标的,将追究相关主体的责任。
突出“应带尽带”,变“顶天立地”为“铺天盖地”。今年6月,按照“自下而上、严格标准、层层推荐、审核公示”的原则,评选出贡献较大、群众认可、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十佳产旅融合和特色种养项目,并进行隆重表彰,每个产旅融合类项目奖励20万元,每个特色种养类项目奖励10万元。此举极大鼓励项目业主做强做大做优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财政涉农资金带动社会资本投入,今年整合使用的1.38亿元涉农资金集中投向49个产旅融合项目和特色种养项目,将撬动8亿元左右的社会资本投入,并将带动全县面上其他项目建设。此外,财政涉农资金重点扶持的49个项目业主,均与村“两委”签订《联村帮扶协议书》,这将带动贫困村产业发展,形成“一村一品”、“一村多品”产业格局。同时,预计年可吸纳就业人口约2000人,月人均增加务工收入1500元。
突出“应分尽分”,变“空壳村”为“实业村”。获得财政涉农资金重点扶持的项目业主,均与村“两委”签订《入股协议》。按照《入股协议》,涉农资金项目入股实行保底分红,申报扶持资金项目的单位、企业、合作社承诺每年分红比例不低于项目扶持资金的5%,并按每年5%的比例提前交纳2年的风险保证金,以防控道德风险、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实现财政涉农资金的保值增值。项目入股保底分红突破了贫困村当地资源环境的限制,促进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增收,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比如,今年49个遴选出的项目,按照5%最低的保底分红计算,全年分红692万元。按照3%用于村集体经济保底分红、2%用于贫困户保底分红的分配原则,村集体经济保底分红415.2万元,47个贫困村每个村平均分红8.8万元,有望提前三年实现自治区确定的每个村不少于5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目标,贫困户保底分红276.8万元。□韦文孟农思秋莫海燕
新闻推荐
本报田东讯(记者/陈强通讯员/韦文孟蒙巍)8月5-6日,正值周末。在田东县祥周镇模范村龙潭灵湖景区,连续两天游人络绎不绝。模范村在接待游客的同时,也产生了烦恼——因为资金不足导致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接...
田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田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