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桑古城及石刻文的新解读 □赵 雄 李子迟

右江日报 2020-05-07 09:06 大字

《调寄踏莎行·吊甘桑废城》

半壁依山,一江环翠,三城指顾连肩臂。

当年据险扼雄狮,而今幽壑生阴魁。

雉堞全倾,甘桑犹记,战场耕作牛羊地。

一条瀑布绕城飞,可怜尽是英雄泪。

这是清人王言纪的一首词作《调寄踏莎行·吊甘桑废城》。王言纪(1767年—1833年),壮族,字肯堂,号笏仙,清朝乾隆嘉庆年间白山司(今南宁市马山县白山镇)人,白山第十三世土司,曾编修唯一一部壮族地区的土司专志——《白山司志》。

王言纪有一次来到平果的甘桑古城遗址游玩、吊唁,对这片昔日曾高墙大邑、今日却残垣断壁甚是感慨、惋惜。但他没想到,多少年后,这里再次热闹了起来,很多人都到这里来“寻宝”。一批古骆越石刻文在这里或出土或被发现,可谓石破天惊、震撼世人,不但印证了广西与骆越古国的悠久历史、甘桑古城的存在,或许还可以刷新中华文明史,因为它是新世纪人类文字发展史上新的发现。

由于石刻文如此珍贵,而且剩存野外的已越来越少,市场上价格“炒”得越来越高,便惹得远近各地的人前往搜寻,希望碰碰运气……

2006年,平果县马头镇那厘社区感桑村内桑屯、板可屯村民在玉米地里偶然发现了数10块古文字石刻。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初步认定,甘桑石刻文是古骆越人的刻画文,一种比较成熟的象形文字。

2012年2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局批准,由自治区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主持,百色市右江民族博物馆、平果县博物馆协助,共同对甘桑石刻字符遗址进行试掘。经过3年多的科学发掘,在这里又出土了大量各个朝代的陶瓷器残片,少量夹砂绳纹陶片、斜刃石锛、穿孔蚌器、铜钱等遗物。

在此之前,已经有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市场的1000多片甘桑古文字石刻,但目前有关部门仅掌握400多片的线索。据统计,甘桑石刻文有1.8万多字。

经过碳十四测定,甘桑石刻文的历史长达3600多年。它的发现,对研究上古时期的壮族社会和民俗有极大研究价值,对我国乃至世界的古文学、历史学、民族学产生重大的影响。

“甘桑石刻文字是古骆越方国文字最精彩的亮点,是壮族祖先聪明才智的集中体现。”著名壮族学者、中央民族大学前副校长与博导梁庭望教授说,骆越国处于青铜文化时期,有灿烂的文化,但最重要的是文字的产生,文字是文明社会的三大标志之一。甘桑石刻文字是骆越由部落联盟进入到文明社会的骆越方国的必然产物,是骆越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在一个三面山峦包围的小山弄,却发现了多达几十块刻有文字的石板,实在令人惊奇。”他说,“这里实际上是古骆越方国的‘出版社’和文献府库。”

著名壮族学者、云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央民族大学壮侗学研究所研究员黄懿陆,通过多年研究,于2019年5月出版了70余万字巨著《骆越史》(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首次对一些石刻文字进行了解读。从此,甘桑石刻由原来不能解读的符号“天书”,正式进入中国文字的行列。

《骆越史》选择其中QC021正面刊载的7个图像、3个数字卦,背面刻写的178个文字(词组)集中破译,采取以数字易经、史前文明出土数字、甲骨文比对、壮语注音等多学科综合性研究的方法,对骆越历史进行解读。

石刻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公元前1122年的周历二月初二甲子日的黎明时分,出现了木星合月的特殊天象,周武王大军正在向殷都展开合围,就是史书所载的所谓“牧野大战”在即。当时商纣王使用鸡卦占卜,分别得出被围困之“困”、要迅速撤离之“遁”、寻找定居建国于高山之“坤”3个卦,他决定突围南迁……商纣王带着755人的队伍,长途跋涉两个月后,于公元前1122年农历三月初六到达左右江流域,在农历三月初八建立骆越国。

骆越国建立之后,商纣王成为第一代骆越王。他视甘桑为第二个故乡,为了与当地土著西瓯国融洽关系,骆越王派出使者团队与土著西瓯人进行沟通。最后,骆越人与土著西瓯人在中秋节这天达成协议,并举行结盟庆典。

商纣王在骆越国执政的第4年,农历七月初一,羌人出兵骆越国,骆越王率领国人保家卫国。但骆越王不幸身中毒箭死亡。他临终前告诫族人,每年要用300天坐上大船巡视江海,哪怕只是剩下一个人,也要扎根在这里,建设甘桑。

《骆越史》对甘桑石刻文的记载作了创新性解读。

由此可见,平果甘桑石刻文的发现,具有重大的文化学术意义与现实开发价值!

新闻推荐

平果国民村镇银行有限责任 公司新安支行开业公告

经中国银保监会百色监管分局批准,平果国民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新安支行自2020年4月17日正式对外营业,现将有关事项公...

平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