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不褪色 传承山歌不止步 ——记右江区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陆锦仑 □本报记者 石广欢

右江日报 2018-12-06 11:50 大字

晚饭过后,家住右江区公务员小区的陆锦仑和往常一样,披了件外套就匆匆骑上电动车赶往目的地——金都美食城龙华集团4楼会议厅,在那里,由他组织创办的山歌培训班已经开办了两个星期。晚上8时整,头戴红军帽、肩佩红袖章的陆锦仑在众人掌声中大步流星地走到舞台正中央,开始为山歌爱好者们免费传授唱山歌。

“举办山歌培训班,就是把山歌爱好者集中在一起交流,共同学习,把百色山歌文化发扬光大。”提到创建山歌培训班的初衷,现任右江区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的陆锦仑说,培训班主要以传授壮族山歌为主,歌曲大多数是用壮语演唱百色起义时期革命根据地流传下来的经典红歌,学员们培训结束后将自由组成一支民间文艺演出队伍,通过演唱山歌的方式,让广大市民和前来百色旅游的游客们能够更多地了解百色革命故事、了解壮乡文化。

今年65岁的陆锦仑退休后依然活跃在文艺志愿者工作中。他从小热爱文艺工作,多年来始终认真研习壮族民族风俗和壮族山歌文化,他填词创作的壮族山歌被广大群众传颂,不仅唱响了百色,还“走”进了上海世博会。此外,陆锦仑还长期投身公益事业,双脚足迹遍布百色各个壮乡瑶寨,爱心故事广为流传。

热爱文艺工作

陆锦仑是平果县果化镇人。20世纪70年代初,在百色念高中的陆锦仑开始在文艺表演方面初露锋芒,在参加学校组织的演出时,他的舞蹈表演很出色,得到了当时百色县文艺队领导的赞赏。高中毕业后,陆锦仑直接被召入文艺队工作。

参加工作后,陆锦仑深知一名文艺工作者需要具备多项技能才能在舞台上独当一面。他白天跟老师傅学拉二胡、拉小提琴、吹芦笙,晚上加班熟读乐理知识,自己摸索如何谱曲填词搞山歌原创,还利用空闲时间研究如何写小品、写剧本,不断提升业务能力。1990年,陆锦仑担任百色艺术团团长职务,当时团里有工作任务,一年内要下乡举行100多场演出,也就是从那时起,陆锦仑更加明白了文艺工作的重要性。

20世纪90年代,看一场文艺演出对百色乡下的老百姓来说,就好比过节吃上肉一样奢侈,是大家盼望许久的精神粮食。每到一个地方演出,陆锦仑和队员们都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热情款待。每一次表演结束,当地群众常常高举酒杯,围在一起欢快地唱着民族山歌,他们的歌声深深触动了陆锦仑的内心。

用心践行志愿者梦想

那几年,陆锦仑带领的团队几乎走遍了右江区每一个壮乡瑶寨,他们把文艺表演化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不断感染着、温暖着广大群众。

每次下乡工作,陆锦仑都会去了解当地群众的生活生产情况,他主张用通俗易懂的文艺形式去宣传党的好政策,鼓励群众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看到一些群众由于病残等原因导致生活艰难,陆锦仑总是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2012年,陆锦仑担任右江区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当年他便组织文艺志愿者们进学校、进部队、进企业、进农村开展各种各样的公益活动。

2012年春节,陆锦仑带领志愿者们下乡给村民免费拍全家福,免费赠送现场书写的春联,还给很多留守老人和儿童带去了慰问物资,让他们在冬日里感受到了爱的温暖。从那年起,陆锦仑和志愿者们先后走进了大楞乡大楞村、龙川镇洞好村、汪甸瑶族乡伟阳村、阳圩镇孟沙村以及那坡县那翁村等地,给当地群众带去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多年来,陆锦仑还经常参加百色草根公益队伍的捐资助学活动。了解到凌云县念恩小学教学条件艰苦,陆锦仑与爱心人士先后四次给该校送去慰问物资,携带帐篷与学校师生同吃同住;听说田林县平塘乡同祥小学篮球场缺少篮球架,他们及时给该校装上了崭新的篮球架;看到隆林各族自治县革步乡马用村小学的师生们床板破旧不堪,爱心人士们集资给学校统一更换新床板……

力尽所能帮助他人

捐资助学活动只是陆锦仑投身公益事业的一个缩影。他喜欢帮助别人,哪里有需要,哪里就能看到他的身影。近30年的潜心钻研,让陆锦仑在文学创作道路上收获颇丰,深受界内人士及高校师生的肯定。尽管退休数年,他还受邀担任百色学院晨曦文学社的指导老师,凡是文学社的活动,他从来不会无故缺席,文学社的刊物出版,都亲自过问和审稿。他还经常组织志愿者到文学社开展讲座,与同学们分享创作经验。

陆锦仑精通各种乐器,曾经有人向他请教如何打快板,问他需要多少学费,他笑着说道:“只要你愿意学,我可以免费教,直到你学会为止。”有一年,华润水泥厂准备举办年终晚会,但缺少节目策划人员。接到电话后,陆锦仑立即放下手中工作,前去现场采风收集资料,编写了真实感人的情景剧本。

努力传承壮民族文化

从早年下乡工作开始,陆锦仑就对壮族风俗和壮族山歌特别感兴趣,他拜右江排歌传承人覃建珍为师,认真研究每个壮语文字的发音和内涵,不断学习探索壮族山歌文化,他创作的山歌因为歌词接地气,在百色民间广为流传。其中,他作词的《兰娄真尼屋》(中文译为:我家真好住)获得2008年广西首届山歌比赛金奖;他作词的山歌《改革开放好》获广西第二届山歌比赛金奖。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百色市艺术团去香港演出时还特别演唱了《兰娄真尼屋》这首山歌,同年,百色市第一小学的学生还把这首歌唱到了上海世博会,登上了世界大舞台。“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感觉不枉此生了!”陆锦仑说,身为壮乡儿女的一员,有责任也有义务传承好民族文化,获得好成绩是所有人对自己的认可和支持,他还会继续努力学习,争取创作出更多好听的山歌。

今年年初,陆锦仑打算在工作之余创办一个山歌培训班,免费给山歌爱好者们教山歌,他的计划得到了亲人及好友们的支持。经过一番努力,他的山歌培训班于11月10日正式成立。近日,记者前往山歌培训班现场看到,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陆锦仑始终坚持站立式授课,学员们积极地参与到互动环节中,现场学习气氛非常浓厚。“除了做好志愿者服务,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壮族山歌文化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地方,让它们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采访结束时,陆锦仑透露出了他心中的梦想。

新闻推荐

平果残联:“一站式”服务残疾人

本报平果讯今年11月份,平果县残联以县卫计部门下乡开展“健康扶贫集中服务月活动”为契机,主动作为,积极参与到服务活动...

平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