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性、史诗性和地方性的融合 评壮剧《百色起义》

广西日报 2021-09-07 06:52 大字

壮剧《百色起义》剧照 壮剧《百色起义》剧照

梁冬华

近日,广西戏剧院创排、演出的壮剧《百色起义》入选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展演剧目,将又一次在全国性剧目平台上亮相,体现了行业对其艺术品质的充分肯定。

《百色起义》以1929年百色起义为叙事中心,讲述了邓小平、李明瑞、韦拔群等一大批英雄志士为革命理想英勇斗争的故事。该剧集革命性、史诗性和地方性于一体,是近年来广西涌现的又一戏剧佳作。

其一,选用广西本土革命历史事件作为戏剧题材,彰显剧目的革命性。广西有着丰富的革命历史资源。发生在1929年的百色起义,是中国共产党自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的一次成功实践。百色起义在党史中的重大意义,使其成为红色主题文艺的重要创作题材。壮剧《百色起义》取材于百色起义历史事件,共分九场戏,艺术再现了百色起义发生之前八桂大地恶霸欺凌、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况,邓小平巧妙斡旋争取李明瑞的支持,韦拔群听从党的指挥率领农民闹革命,最终在百色和龙州两地揭竿起义成立苏维埃政权的光辉历史,呈现出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百色起义革命景象。

其二,构建“英灵叙事”与“现实叙事”双层戏剧结构,强化剧目的史诗性。戏剧是一门现场演出的艺术,需要演员在连贯的演出时间内、在固定的舞台上完成所有表演行为。这些当场表演的限制,极大削弱了戏剧多场景、多时空、多层次叙事的能力,使得戏剧多采用“一事一议”的单一结构。壮剧《百色起义》在传统现实时空叙事的基础上,叠加了一个新颖的灵魂时空叙事,搭建起双层叙事的戏剧结构。一方面,现实叙事遵从百色起义酝酿到爆发的时间线索,展现了革命者的艰难战斗历程;另一方面,英灵叙事依照逝去革命者的群体意识,在序幕、起义前夜、起义后的革命形势中相继出现,如同一个全知视角为观众补充了百色起义背后的故事,如起义的伤亡、起义者在后续革命斗争中的英勇牺牲等,为全剧增添了沉重的悲壮氛围,有力地推动了剧目的史诗化。

其三,采用广西特有的壮剧作为艺术表达形式,突出剧目的地方性。百色起义发生在广西百色,百色多壮族,壮族爱唱壮剧。在这样的背景下,百色起义与壮剧“联姻”,便成了一桩美事。作为一出地方戏,壮剧《百色起义》具有多重的“壮”元素。在戏剧音乐上,注重传承经典壮剧唱腔并活化运用,如在各场次连接中高频出现的“呀哈嗨腔”便源自壮剧传统,随着这一声声“呀哈嗨”的响起,直接将观众带进了壮剧美妙的音乐海洋;在舞台呈现上,《百色起义》将壮剧的主奏乐器马骨胡直接搬上舞台,专设一位衣着革命者服饰的演奏者在台上拉奏,如泣如诉的琴声如同历史的见证者,极富感染力;在演员表演上,邓小平及其随从的敏捷身手、百色农民婚庆的集体舞等,均可见出传统壮剧的程式化表演套路,让人眼前一亮。

在八桂大地上,百色起义的硝烟早已消散。但往事并不如烟,通过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人们重温历史,肩负革命先辈的期望,开创美好的明天。

新闻推荐

百色中院审理一起单位行贿、挪用资金案 一公司总经理涉嫌挪用资金上亿元

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蒋文跃)5月28日,百色市中院开庭审理一起涉案金额上亿元的单位行贿、挪用资金案。该案与广西百色开发投...

百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百色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