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父亦师教诲情□杨柳青
父亲生前是一位小学高级语文教师,一生从教近40年,可谓是桃李满天下。而对于我来说,人生最幸运的是吾父为吾师,让我在沐浴博大父爱的同时,也得到严慈相济的教诲。
父亲是农校毕业的,却阴差阳错当上了老师。然而他却能用“寓教于农”的独特方式,教给我们劳动本领和文化知识,锻炼我们吃苦耐劳的品格和意志,教会我们正确的处世原则和做人道理。他时时把“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千斤草,百挑肥”等名言和农谚挂在嘴边,教我们从小就学会劳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记忆中,每年暑假就是一年中最忙的时节。我们几兄弟用一两天时间赶完暑假作业后,就忙着收玉米、种黄豆、栽红薯苗。最难忘的是,春玉米未完全成熟时,父亲就带着我们猫着腰,钻进密不透风的玉米林,半站半蹲地用小锄头刨坑,点种黄豆。晌午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晒蔫了的玉米也不示弱,用叶齿在我们脸颊和手臂上随意划开一道道血痕,滴答而下的汗水浸到伤口,热辣辣的疼。当时我真不明白,父亲为何不等到收完玉米后再播种黄豆。父亲说:“‘春争日,夏争时’。套种豆子,是争农时。待收割完玉米后砍掉秸秆时,豆苗已长高,赢得了生长季节。”
平常每逢周末,父亲改完作业备好课后,便带着我赶一个多钟头山路从学校回家,替母亲分担一些农活。老家旱地多水田少,主要农作物是玉米。看着父亲把一棵棵鲜嫩的玉米苗连根拔起,我们都觉得好可惜。而父亲边示范边笑呵呵地说:“间苗,就是把一个种坑里多余的苗拔掉,留下最壮的一棵,保证养分充足让苗儿长得好。”
父亲还告诉我们:锄草要锄根,杂草不丛生,庄稼才能长得好。恰似一个人,一旦犯了错误就必须究其根源,并彻底改正;玉米在拔节时需要养料最多,那又是追肥的关键时刻。这又如少年时代求知,如果错过了最佳时间,人生就荒废无所事事了;玉米的一生只有百十来天,但它也要经历出生、成长到成熟的过程,人生亦如此。做人要获取,也要舍得付出。虽然付出不一定都有回报,但不付出汗水和辛劳注定颗粒无收。父亲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譬喻,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后来,我把劳动的经历和感悟写成一篇小作文。父亲稍作修改后“发表”在班级学习园地上,这就是我的“处女作”。
父亲一生辛勤劳作,善于思考,工作很有见地。他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题多变”作文教学法。通过教师“下水”作文和现场示范等形式与学生共同创作,激发学生写作欲望,树立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中师毕业后,我继承了父业,对父亲“一题多变”作文教学法进行了传承、发展和优化,被当时百色地区教科所和广西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列为创新研究课题。只可惜后来我离开了教师队伍,未能继续作深入探讨,甚为遗憾。
“‘纸墨之寿,永于金石。’人若要寿,只有把生命转换成墨痕,渗到纸里去才能长久。”父亲这样说,也是努力这么做。在担任小学语文教师30多年的时间里,父亲刻版油印了几十本《学生作文集》,配上精美的插图,还用牛皮纸作封面,在他退休后传给了我。后来,我又把它当作“传家宝”传给还在当老师的弟弟。
受父亲的影响和熏陶,我17岁起就开始文学写作,虽无多大建树,但至今仍笔耕不辍。近年来,陆续写下了《父亲是一幅炭画素描》《父亲是一本线装书》《父亲的人生账本》等关于父亲的文章,收入我刚刚出版的文集《故园恋歌》里。
一年一度教师节又至,谨以此文表达我对“亦父亦师的老父亲”谆谆教诲的感恩和深切的缅怀之情。
新闻推荐
雷多荣在黄桶至百色铁路项目工作推进会上要求 发挥政协力量助推项目加快落地
本报讯(记者喻武强)9月7日,黄桶至百色铁路项目工作推进会在百色召开。市政协主席雷多荣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雷多荣...
百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百色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