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区发展壮大甘蔗产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黄美玉 郭德胜

右江日报 2020-07-28 08:27 大字

甘蔗是右江区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受甘蔗生产成本、价格、城区发展等因素的影响,甘蔗产业受到冲击,种植甘蔗面积和产量大幅减少。如何确保甘蔗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是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右江区甘蔗产业发展情况及其存在问题

(一)发展情况。

1.种植面积和产量情况。右江区自1987年开始发展糖料蔗产业,2008年甘蔗种植面积38万亩,总产量达176万吨;2016年甘蔗实际面积约为13万亩,总产量50.2万吨。从2008年至2016年,甘蔗种植面积减少了25万亩,总产量减少了125.8万吨。2016年~2019年,在右江区委、区政府及制糖企业的大力扶持下,右江区甘蔗种植面积严重下滑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目前,全区甘蔗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18万亩。

2.蔗农收入情况。2008/2009年~2018/2019年榨季十年间,全区进厂原料蔗总量1391万吨,农民种蔗总收入超过50亿元,蔗农每年人均种蔗收入5000元左右。

3.甘蔗对财政收入的贡献。2008/2009年~2018/2019年榨季十年间,蔗糖业带来的税收达到15亿元以上,一吨甘蔗每年给财政创造税收50~100元。

(二)存在问题。

1.蔗农等砍运票难,一直是困扰着蔗农的问题。

2.甘蔗生产成本高。当前右江区甘蔗生产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化肥、农药价格不断上涨,增加了甘蔗种植成本。

3.甘蔗管护不到位,甘蔗单产量低。高产栽培技术普及率低。蔗农仍按传统落后的方法种植和管护甘蔗,没有按照糖料蔗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进行种植和管护,亩产量平均不超过5吨。

4.种蔗缺地、缺劳动力。随着城区不断发展,种蔗面积不断减少;同时,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原先的甘蔗地都被种上效益高的水果和其他经济作物。近年来青壮年外出务工增多,劳动力缺乏。

右江区甘蔗产业面临生产成本高、单产量低、效益低、地少、劳动力少、不愿种、不适应机械化的瓶颈。龙景街道大和村的经验做法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二、大和村专业合作社发展甘蔗产业的经验做法、成效及其启示

(一)经验做法。

大和村由村党支部带领创办专业合作社,村党支部书记担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提出推广“党支部+公司+村委(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以甘蔗作为集体经济发展的定位与出发点,由该村1609名农户共同成立大和村村民合作社,共同发展甘蔗种植业。立足甘蔗产业,大和村“两委”建设甘蔗中转站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中转站与糖厂直接对接,将该村甘蔗集中收取,统一运输甘蔗至糖厂,让蔗农获得稳定的收益。

(二)成效及启示。

甘蔗合作社、甘蔗中转站解决了甘蔗生产存在的部分问题,具有显著的成效。

1.解决一票难求问题。甘蔗中转站与糖厂直接对接,将蔗农砍收的甘蔗集中收取,运输至糖厂获得收益。村民不再等糖厂发放砍运票,随时都可以砍蔗。

2.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在砍收季节,蔗农家中老少齐上阵,不用请人工,一天砍得多少都可以叫中转站去装运甘蔗,使零散的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

3.节省人工费用。中转站派车到地里收取甘蔗,用装载机装车,节省了人工装车费用,同时,为蔗农节省运费。以前蔗农都是砍甘蔗够一车才叫司机来拉甘蔗,其中要付给司机100~200元,请人工装车费用是500元,而且砍下来的甘蔗不能及时拉到糖厂就有损耗,留在地里越久损耗越大。有了中转站,这些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4.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农民收入。2018/2019年榨季,大和村中转站转运甘蔗收入达到16.45万元,对集体经济收入的贡献率高达88.2%。农民纯收入达到450元/吨。

三、大力推广建立甘蔗合作社和中转站做法,发展壮大右江区甘蔗产业

(一)理清思路、规划产业区域。根据各乡镇资源优势和实际情况,按照“宜蔗则蔗、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原则,合理划分产业功能区,在有甘蔗种植优势、坡度平缓(25度以下)的四塘、汪甸、阳圩、永乐等地为甘蔗生产区域,坡度25度以上的退蔗还林还果,以其形成林、果、蔗多种特色种植产业的格局。

(二)大力支持村委建立甘蔗合作社和中转站。

1.大力宣传动员村民以资金、土地等方式入股合作社。鼓励农民以转包、入股、出租等形式把零星土地流转到合作社。

2.各部门对各村建立甘蔗合作社和中转站给予扶持。财政给予资金扶持、金融机构给予信贷资金支持、税收给予减免等优惠政策。

3.支持合作社流转农田发展甘蔗产业,对连片流转农田建设甘蔗生产示范区面积达500亩以上(含500亩)的,政府和糖厂给予一定的补助。

(三)以甘蔗种植合作社为引领,发展壮大甘蔗产业。

1.合作社对甘蔗生产提供一条龙服务。合作社从购买农资、种植管护到部分农机作业(机耕机种、装车等作业)提供一条龙服务。通过合作社直接与厂家联系统一购买农资、统一租赁(或购买)机械设备,投入到甘蔗生产中,以降低农资成本、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甘蔗生产效益。同时,合作社为社员提供相关的管护技术、新信息,提高社员的管护水平,加强管理,提高单产量。从而使甘蔗生产实现机械化种植、新技术管理、机械化收取,提高甘蔗生产效益。

2.合作社引进新品种,提高甘蔗单产量。甘蔗产业发展的关键是提高甘蔗单产,只有提高单产量,才能增加甘蔗生产效益。加强选用优质甘蔗良种和新品种选育,是当前右江区提高甘蔗产量的最佳途径。合作社要根据本地的条件来选择引进适应性强、抗逆性好、宿根性强的良种。同时,加强良种的推广和良种繁育,加强良种种植示范。

3.以村甘蔗合作社为牵头,走集约化、现代化经营道路。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经营是大趋势。合作社以土地流转、承包、租用等方式集中土地,连片开发种植甘蔗,实行甘蔗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经营,提高甘蔗生产效益,实现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双增收。

4.建立和完善合作社的规章制度。为确保合作社健康发展,需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合作社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村级财务的使用和管理,保证资金安全;建立民主理财制度,保证社员对专业合作社财务的知情权、建议权和监督权。建立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定期向社员公布合作社财务状况,严格按照制度收支,保障甘蔗中转站规范运行,保障合作社社员的利益;建立民主管理制度,重大事项由社员代表大会按照“一人多票”或“一人一票”方式审议表决通过。

(四)以甘蔗中转站为纽带,联结多方利益,实现产业兴旺、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目标。依托甘蔗产业优势,把甘蔗中转站定位为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中转站和糖厂对接集中统一运输甘蔗到糖厂,为分散的甘蔗种植户解决一票难求和运输难题,极大调动农户种植甘蔗的积极性,使甘蔗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作者单位:中共右江区委党校、右江区蔗糖生产服务中心)

新闻推荐

2019~2020学年度百色市9296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资助

本报讯(记者罗霞)7月20日,记者从市教育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上获悉,2019年市教育基金会收到善款总计7338.03万元...

百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百色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