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知青的激情岁月之二 老 东 家□陆子胜 口述 黄贤明 整理
我们知青到西平公社后,办了学习班,主要是组织群众参加学习。我们分好任务,并落实到每一个人,把人分到各个大队各个小队。西平公社当时共有6个大队,分别是西平大队、皿帖大队、者怀大队、大河大队、者革大队和八桥大队。
我们百色初中14个同学分配到西平大队。平寨屯在公社所在地,有2个小队。凌寿松、黄本庆、张金兰和黄兰在平寨屯。平寨屯位于西平公社东面,一条小溪围过寨边,是当地的鱼米之乡。
西利是西平大队另外一个小队。西利生产队隔平寨一条小河,再翻过一个小山坡,大概有一公里山路的距离。村子坐落在小山坡东南向的半坡中。小溪在山脚流过,是西平公社西平大队最大的自然村。这个村共分为3个小队。廖明、陈布尔、程半城、武国庆4个男同学分配到西利一队;韦日忠、廖永东、蒋惠忠3个男同学分配到西利队;而我、李德宽、罗素慧分在西利五队。为了工作生活方便,我和蒋慧忠住在队里民兵排长家里。
民兵排长就是我的“老东家”。“老东家”其实不老。他名叫蒙有章,是个三十多岁的青壮年,有一个2岁的儿子,还有一个30多岁待嫁的姐姐。一家四口人。他家就有一间旧茅草房,四处漏风,从家里都能看见外面的竹篱笆,屋里没有什么家具。家里唯一的一口锅使用频率很高,一般是煮熟了一样东西,掏干净后马上又再煮其他的食物。一张竹编的餐桌,几个小板凳。房子中间有两个小房间,5平方米左右。我和蒋惠忠合铺,临时架起一个木床,这就是入住东家最真实的状况。
我和蒋惠忠在东家那里住了大概一个月。我们有补助生活费,每天3角钱。基本上都给东家做伙食费了。我们与东家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正成为一家人。期间,我们只负责劳动,不用动手做饭。东家的姐姐手脚麻利,包做饭菜。我们吃的是红米双蒸饭,菜多是笋干、豆类和自摘的野菜。久不久也尝到东家过节才能吃到的腊肉。这是一个实诚的东家,一个老实本分的东家,一个不苟言笑的年轻东家。
之后,由于所在的大队有空闲的学校平房。我们住地得到调整。队员集中到一间原来是临时的小学教室的旧房子里。因为当时大队新建了一所三开间的教学平房,学生和老师都搬到新的教室去了,我们才能用这个旧的平房。我们3个队的男同学就集中安居在旧房里过集体生活。自己做饭,自己打柴,下河围河捞鱼打牙祭,全部靠自己安排生活。这就是我们落户的地方,一个尚未脱贫但充满快乐的小山村。
新闻推荐
本报百色讯“现在我们在深圳各行政区建立了流动党支部,从此我们的流动党员就有‘家’了。”百色市驻深圳流动党员党...
百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百色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