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球一小时”活动看灯火管制行动□覃源漫(百色)
“地球一小时”活动不只是一个熄灯仪式,它带来的灯火管制启发意义重大。
2020年3月28日20时30分至21时30分,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中,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自发熄灯一小时,关掉不必要的照明。如:北京的鸟巢、水立方,上海的陆家嘴上海中心大厦、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等地标建筑关闭景观灯,杭州西湖景区及周边多处地标建筑熄灯露“素颜”,以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号召。笔者由此想到战时防空袭斗争的灯火管制行动。
灯火管制与治安管制、交通管制、信息管制一样,是战时城市管制的重要内容。对防空袭斗争来说,灯火管制是为了应对敌人夜间的空袭而实施的,让城市处于黑暗之中,使敌人看不见、找不到、打不着,再配以电磁干扰、隐真示假使敌人的雷达“致盲”,降低被发现、遭打击、受损伤的概率,是有效可行的手段之一。但城市灯火涉及千家万户、各行各业,其组织和实施比其他管制覆盖面更广、内容更多、难度更大。灯火管制不能简单粗暴地“一键断电”,而是要着眼战时防空需要,把灯火管制工作在平时做到位。
调研摸底掌握城市光源。在“地球一小时”活动中,熄灯完全靠个人自愿。然而在战时,除了个人自愿之外,还要强制关闭光源,这就要求掌握光源情况。人防部门平时要主动联合公安、供电、供气以及其他重要目标单位,组织开展摸底调研,了解城市居民家家户户的电灯、电视、炉火,以及公共路灯、高楼彩灯、LED电子屏、广告闪灯、工地塔吊信号灯及行驶中的车灯船灯等流动灯火分布情况和特点,掌握供电、供气线路布设和指挥控制系统、通信枢纽、医疗设施、军工及其他需要持续不间断供电的设备,熟悉反光物体、户外光源、室内光源分布和控制开关节点,以便在敌人夜间空袭前,对全城或部分区域采取必要的拉闸断电、熄灭光火措施。
统筹规划平时和战时供电。目前,大多数城市供电用电存在“四不分”的现象,即生产用电与生活用电不分、重点目标用电与普通目标用电不分、军事用电与地方用电不分、地上用电与地下用电不分,给战时实施统一的灯火管制带来不便。要着眼未来战时防空的需要,把灯火管制纳入城市防空整体建设之中,制定城市建设用电的相关法规,明确电力系统、人防部门等职能机构的平时和战时职责,规范平时和战时用电的建设、管理和使用等行为。逐步建立和完善不同区域、不同目标的分类供电机制,切实把重要目标用电与一般目标用电、军事用电与地方用电分开,对特别重要的目标还要建立地上与地下、外接与内供等多路供电系统,储备移动电源和临时发电设备,确保重要目标的战时供电正常。
隐真示假结合实施灯火管制。“地球一小时”活动中的熄灯主体,多为个人或民营企业,熄灯之后剩下的亮灯区域,往往都是必须持续供电的重要单位,是敌人空袭打击的重点,相当于把真实目标完全筛选暴露出来,这在战时是决不允许的。要反其道而行之,隐去真实目标,展示虚假目标。夜暗条件下的空袭打击,主要依靠光电探测和成像器材,接收物体表面反射或自身发射的红外辐射,搜集到足够的能量,将肉眼不可视的目标转换成可视影像,从而实现“夜视”。灯火管制的主要作用是减弱目标光能特征,实现对目标的防护,是对付敌人高技术夜视装备的有效手段。同时,战时要把灯火有效的管与适度的放、积极的隐与灵活的骗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灯火信号特征明显的特点,大量设置假目标、假光源、假热源等“诱饵”,吸引诱骗敌人空中力量往假目标,保护真目标生存下来,进一步提高夜间整体防护的综合效能。
“地球一小时”活动,每年只有一次,每次只有一小时,然而它带来的灯火管制启发却意义重大。战时灯火管制不仅能降低被袭击的可能,而且还能降低被袭击后引起火灾的可能,减少伤亡损失。对人防部门来说,灯火管制工作任重道远,需要人防部门着眼战时需要,把功夫用在平时、做好准备,做到未雨绸缪。
新闻推荐
本报百色讯近日,全市“两会”召开,中国移动广西公司百色分公司在会场、代表和委员下榻酒店部署测温系统,全力做好保障服...
百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百色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