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在广州的日子□王 健

右江日报 2019-12-06 08:35 大字

那年夏天,我和妻子同时辞掉在百色的稳定工作。毅然带着孩子,怀揣梦想,坐上开往广州的火车,开始了人生第一次打工生涯。

在广州那些年,真可谓僧多粥少。没有一张烫金的文凭,没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想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是多么的困难。

持有本科文凭的妻子,很快找到她心仪的工作。而我,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折腾了一个多月后,我终于在人才市场获得一家煤灶配件公司招聘仓管文员的面试机会。得知面试的消息时我高兴极了,可当我走进这家公司时,兴奋劲一下子消失了。当时广州正是七月流火的天气,而这里却没有空调冷气,只有一台老旧的落地扇吃力地吹着。

面试很简单,只提了几个问题。之后,老板领着我到各个工作点转了一圈,回到办公室后对我说:“如果你愿意,明天就可以来上班。”我一直期盼的工作环境是坐在明亮而且有冷气设备的写字楼里,可眼前的工作环境跟街边作坊没什么两样,既辛苦又寒酸。我失望地跟老板告别,心情再一次跌入谷底。

接下来的日子,我每天背着精心准备好的简历继续找工作。我跑遍广州市一些国企大公司,可是人家根本不待见,开口就问:“什么学历?”“函授大专……”没等我把话说完,对方头也不抬地说道:“不好意思,我们这里只招本科……”

我一次次奔走在招聘公司门口,一次次被招聘条件望而却步;也一次次在面试官面前支吾搪塞着,随身准备好的简历和文凭始终拿不出手。

在广州,和我一样学历的人多如牛毛。要想找份纯文员的白领工作,除了高门槛,还有绝大部分要求是女性,所以,我的求职一路受挫。

内心几番挣扎之后,一股与生俱来的傲气让我陷入了深深的羞惭。“既然选择了前方,便不顾风雨兼程。”我突然发现这句平日读起来俗不可耐的诗句,在关键时刻还真能催人奋进。

从一个公司到另一个公司,尽管求职屡试屡败,但我仍然浑身热血,信心十足,因为我始终坚信自己的梦想总会有化蛹为蝶的那一天。

上苍总算眷顾了我一回。那天,我独自一个人在广州市天河区最大的一家超市里漫无目的地转悠。无意间看见超市服务前台有招聘启事,可当我看完招聘条件后,又失望了。正当我转身将要离开的时候,服务台的一位小姑娘热情地迎了上来,问我:“想要应聘吗?”我支吾着:“是的……”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小心翼翼把应聘表填写好,并轻轻放进投简历箱里。

几天之后,我接到超市人事部通知面试的电话。面试官是超市的总经理,姓朴。他用慈祥的目光打量着我,说:“我已经看过你写的简历了,虽然你的学历、年龄并不符合我们聘用的条件,不过我相信,一个会写文章而且能把字写得这么漂亮的人,也一定会把工作做得很好……”他的普通话很夹生,但却是我这一辈子听到最悦耳最动听的普通话。他的话让我感到温暖而感动。

初到超市,我没有具体的工作要做,每天除了按时签到,全然就是一个打杂的工作人员。只是朴总有时候会有意无意地叫上我随他到各个部门转转,这才招来其他人羡慕的目光。

一个月后的一天,总经理助理把我叫到总经理办公室。一路上我忐忑不安,怕我的试用期出现了问题,要让我卷铺盖走人。没想到,到了总经理办公室,朴总却微笑着迎了上来,并亲切地对我说:“经过这一个月时间我们对你的观察和了解,你不仅文字功底深厚,而且也有组织人事的能力,经公司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安排你到人事部工作……”

就这样,漂泊的梦想总算找到栖身的地方。这一路走来的求职经历,犹如穿越一个个黑暗痛楚的长夜奔赴心中的黎明一样。一想起这些跌跌撞撞的求职日子,我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流淌了下来。

接下来,我总算没有辜负朴总对我的期望,工作很快就崭露头角。一年多时间过去,我在公司人事部工作驾轻就熟,把业绩做得风生水起。年会上朴总表扬了我一番,说当初没有看错我这个学历不高的苗子。很快,朴总更是力排众议把我晋升为人事部课长。升任课长后,我加倍努力工作,每个月得先进的奖金也化作牛奶流进了孩子们的肚子中。然而,在两个孩子的欢声笑语里,我却隐约预感到另一种困境正逼近。

一天,我去联系女儿上初中的事,结果令我大失所望——女儿不符合广州外来务工子女的入学政策。几经周折,我联系上早些年出来广州的一位德保老乡。在他的热心帮助下,佛山九江镇的一所公立初级中学愿意接收外来生源。可当我高兴地带着女儿去报了名,等到通知下来时,我和妻子都傻了眼——要进这所中学要交几万元的择校费,这对于背井离乡出来广州不久的我们来说,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这无疑给我们当头一棒,原先豪情万丈的所有梦想都在那一刻化为泡影。在何去何从的问题上,我们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我权衡再三,最后还是“忍痛割爱”选择离开广州。

在返程百色的火车上,我把随身听打开,戴上耳塞一路单曲循环播放雨宗林的《在路上》: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路上的辛酸已融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在路上,用我心灵的呼声/在路上,只为伴着我的人/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在路上,只为温暖我的人……

听着听着,我泪如雨下……

新闻推荐

学校应开设劳动课 □岑笃良(右江区)

我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读小学初中高中的。那时候我们读书时,每周都有两节劳动课。各校都积极实施“德智体美劳”的...

百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百色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