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小伙唱响壮乡扶贫“好声音”
本报记者徐顺东通讯员黄程桂马兰红
“吉祥的日子我们走到一起,共同把幸福歌儿唱起来……”10月22日,来自云南的回族小伙马阳唱着歌儿,为农技人员和“土专家”带路,共同走进百色市右江区阳圩镇那等村田间地头,帮助农户解决种养方面的技术难题。
马阳曾是右江区文化体育局的一名干部,因为多才多艺,多次被邀请到各地演出。2016年,25岁的他被组织选派到那等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语言不通。”马阳说,“壮语我听不懂,壮乡的饮食也不太习惯。”
通过主动学习壮语、积极适应环境,马阳很快克服语言和生活上的困难。他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编写民歌小调,组织文化队传唱,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党的政策和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既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传播了新文化、新知识。
那等村有6个自然屯259户115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1户241人,村屯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村看村、户看户、党员群众看支部。”通过走访调研,马阳意识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展特色产业,才能让群众更快摆脱贫困。
马阳和村“两委”干部按照“稳蔗、优果、提油茶、重养殖”的发展思路,引导村民成立合作社,发展和壮大甘蔗、芒果、油茶、山羊、种桑养蚕特色产业。同时,他还积极争取扶贫项目资金,不断完善路、水、电等基础设施。
路通了,产业发展了,人心顺了,该村于2017年顺利脱贫摘帽。目前,全村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60%以上,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8000元。“虽然那等村已脱贫摘帽,但是还有9户20人没有脱贫,我放心不下,所以申请继续留村。”今年刚上任阳圩镇副镇长的马阳说,他早已把村民当做家人,誓要将脱贫攻坚进行到底,确保全村在脱贫路上不落下一户一人。
新闻推荐
一天傍晚,我走在百色城中山一路上,走至百色中学校门前,戛然止步。红礼堂上悬挂着的“百色中学”四个金光大字映入眼帘,往...
百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百色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