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词创作之文体交融与互渗 以黄文勇词集《云山词萃》为例 □张国荣

右江日报 2019-05-14 09:06 大字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网络技术的进步与网络平台的飞速发展,不少诗人(词人)在创作中都纷纷借助新媒体拓展诗词作品的受众面。

为进一步提升旧体诗词创作的现代品位,不少诗人(词人)都有意突破传统文体固有的体裁束缚,融入了议论、说理、叙事等现代文体新元素,从而让笔下作品呈现出与传统文体范式迥异的崭新面貌。

下面,我以亦师亦友的黄文勇先生新近面世的词集《云山词萃》(成都时代出版社2019年2月版)作品为例,谈谈其在新时代背景下,在继承传统之同时,是如何不满足于历经千年发展已经凝固之文体规范,以开放思维进行大胆文体实验,从而使当代词作呈现出一种新貌的。

首先,议论说理新元素之大量植入,使笔下作品之体貌发生显著变化,成为一种兼容性甚至是跨文体之新型体式。

以“篇五·雪泥鸿爪”辑中《水调歌头·向前》为例:

座上有儒者,言语莫轻狂。知书达理谦虚、低调是文章。世事难如人意,反省当知己过,诚信足留芳。学富养高品,仁爱有承当。

树高大,根扎稳、叶开张。潜修厚德容物,进取获荣光。岁月无情流逝,苦短人生多事。百折不彷徨。三省又开步,矢志自刚强。

此词在表达方式上颠覆了传统意义上词之概念,打破了词作上景下情或情景交融式、以摹景抒情为主的惯常表达方式,几乎句句说理,句句议论。开篇先用“座上有儒者,言语莫轻狂”二句定调,接下便循此大发一通议论,让词作进入一种说理之境。下阙又连续议论。最后以“三省又开步,矢志自刚强”二句结束全篇。真可谓将议论进行到底。这不能不说是当代词创作之一大尝试,词之委婉含蓄、擅于抒情之韵味被完全解构了。代之的是词人某种观点之论析与阐释,整首词犹如一篇典型议论文之结构模式,让人读来耳目一新。

又如集子开篇《宴山亭·百色山水》:

百色千山,层叠数重。莽莽苍苍还驻。丰态艳姿,尽显雄奇。吞雾吐云收雨。孕育文明,造生物,功德无数。

歌舞,正水起风生。福来天路。山养人杰才高,水流灌良田。物华丰庶。人当品贵,各有由来,无须自悲无主。怨气无用,凭努力,共求生富高誉,程万里,鹏飞凤舞。

这是一首形象化议论之优秀词作。上阙简笔勾勒,揭示“百色千山”“吞雾吐云收雨,孕育文明、造生物”之丰厚内蕴,下阙将“山”与“人”联系起来,指出正是“雄奇”之“千山”养育百色无数“人杰才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百色人无须生在“千山”之中而“自悲无主”、有“怨气”,而应凭各自努力,“共求生富高誉”,做一个堂堂正正对社会有用之人。

再如“篇四·感物抒怀”之《踏荇行·鲁迅》:

疾恶如仇,文坛呐喊,投抢匕首冲霄汉。彷徨苦旅树旌旗,红尘看破周身胆。

一片忠心,针砭黑暗。满腔热血迎艰险,激扬文字济苍生。《阿Q正传》垂经典。

看得出,此词乃是一首遗貌取神类形化人物形象勾勒之优秀词作,然从词的体貌特征和表达方式看,其已不是单纯类似于议论文,而是介于议论文和散文之间的杂文写法了,它通过白描和形象化叙写,把鲁迅先生之“红尘看破周身胆”形象写活了。像这样的词作,虽说不是句句议论,而是画龙点睛,异常节制,且多出现在每阙关键处,然却能贯穿全篇,带有很强之说理性。

其次,叙事元素的大量铺排,使笔下词作的故事性情节达到令人欣喜的高度。

词不仅是抒情言志之载体,亦是故事之载体。如“篇一·家园情思”辑中之《剑器近·重上老山》:

老山路,九曲折。盘旋无数。茂林翠竹参伍,似神往。顶峰处,侧耳听,莺歌燕语。山泉细声低诉,调高古。

朝去,日当空转午,高攀向上,不怕险,自信青云步。凝眸遥望碧山溪,有茫茫水光,雅怀豪兴无度。展舒心绪。翰墨诗书,意静频生妙语。手中自有神仙助。

词人于此为我们讲述其从早上登岑王老山到“转午”达到山顶之全过程。上下阙都有对山中景物和人物(我)神态、心理和环境之描绘,且细致完整、栩栩如生。显然,此首词把小说、散文这种叙述文体的三要素(人物、环境和情节)都囊括了,让人读来不知不觉地进入词人所讲述的故事之中,这是词人有意识强化叙事元素所带来的审美效果。

再者,有意识地与现代诗交融互渗,使当代词作成为一种新与旧、雅与俗有机结合的新型文体,让人读后有一种亲切感。

以“篇一·家园情思”辑中之《少年游·思故乡》为例:

少年求学走他乡,风雨沐春芳。可堪回首,热情如昨,风貌记沧桑。

人身在外思乡切。常有梦真香。老山情怀,爱心无限,化作赋千章。

此首词倘去掉词牌再以分行分节之形式排列,完全可以把其当作一首现代诗,因为其语言完全是现代的,如“少年求学”“人身在外”“爱心无限”等词语是现代的;其反映之生活和人物形象亦是现代的。它与现代诗不同之处在于句数、字数、平仄、韵脚是严格按照《少年游》这一词牌的具体要求而加以限制的。由于黄文勇先生在创作时,注意将其与现代诗某些元素(如诗之笔调、韵律)有机融合起来,并将其新与旧、雅与俗等在词人机智处理和安排下得以对立与统一,故让人读来耳目一新,魅力无限。

总之,由于黄文勇先生在词创作中,大胆地在文体上作有益探索,从而使其作品呈现出一种崭新面貌。且这种探索突破了一成不变的固有范式,融入了更多文体内容和现代诸多元素,这无疑是当代词创作形式的一场革命。期待文勇先生在今后岁月里,创作出多种文体互融互渗、使笔下词作在表达上更为活泼自然之优美作品来。

新闻推荐

“2633”工作机制助推扫黑除恶

本报右江区讯去年以来,右江区纪委监察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百色市和右江区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安排部署,深...

百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百色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