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探索“1361”模式提高区域人才竞争力

右江日报 2019-01-14 08:30 大字

本报百色讯百色作为欠发达地区,是一个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大石山区、深度贫困地区、水库移民区、新兴铝工业基地等“七位一体”的特殊区域,人才匮乏是最突出的一个短板。近年来,百色市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人才政策,探索“1361”人才工作模式(即健全完善一套机制,重点引进三类人才,精心培育六支队伍,提质升级一批载体),不断提高区域人才竞争力。

健全完善一套机制。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目前,《百色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百色市引进人才工作暂行规定》《关于加快铝产业二次创业的决定》《加快推进深百产业园投资建设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鼓励吸引高校毕业生在百色城区就业创业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已经出台,下一步将健全完善百色“一个总纲+若干人才引进和培养专项办法”的1+N个系列政策文件,形成一套较为健全的百色人才发展政策支撑体系,为各类优秀人才比学赶超、各展其能、充分实现价值营造制度环境。

重点引进三类人才。2018年以来,百色市改变过去单一的引才模式,坚持错位发展,主动出击,以统一招考、项目计划、自主招聘、“双选会”等方式相结合引进人才,紧紧围绕乡村振兴、“铝二次创业”、生态农业和康养产业,重点引进特色产业高层次人才、乡村教师和乡村医生三类人才。2018年以来,百色引才工作创历史速度,围绕特色产业引进高层次人才106名(刚性48名,柔性58名),较2017年全年相比增长76%;通过统一招考和外出招聘等方式引进乡村教师2231人;定向培养乡村教师830名,定向培养乡村医生561名。同时,百色乡村教师政策10条已出台,高层次人才政策和乡村医疗卫生人才政策也于2018年年底全部出台,政策出台后将迎来引才引智新一轮高峰。

精心培育六支队伍。围绕百色本地特色优势产业,确定百色人才培养引进重点领域和数量目标,制定本地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实施百色“百千万”重大人才工程(即2018年计划引进1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1000名紧缺急需专业技术人才,引进10000名大学毕业生到百色创新创业,培育10000名产业工人,培养10000名“三农”人才),2018年年初印发了《2018年度百色市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任务分解方案》,将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等六支人才队伍细化责任目标给各级各部门分层次分类别进行培育。依托“大培训”育才,借助百色干部学院、市委党校等平台举办主体班、委托班、业务班和百色讲坛等各类培训班,仅2018年上半年市本级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2期,培训2613人;引导人才向乡镇、农村、企业、社区流动,向急难险重工作一线流动。2018年以来,百色市在向899个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的基础上,首次同步向所有非贫困村选派,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一村一名第一书记”的目标。通过分层级、多渠道培育人才,目前,“百千万”人才工程各类指标均已完成90%以上,全市六支人才队伍总量已突破11.58万人,素质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作用不断突显。

提质升级一批载体。树立筑巢引凤的理念,在现有的2家博士后工作站、9家人才小高地、19个科研机构和44个创新创业平台的基础上加快2家院士工作站的建设进度,健全完善各类人才孵化平台,为人才施展才华创造条件。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已涵盖现代农业、铝冶炼、临床医学、煤炭等重点产业,平台作用不断增强,功能不断提高。目前,百色依托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培育有西部之光学者4名、广西特聘专家1名、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6名、广西优秀专家1名、广西卓越学者2名、二级教授6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7名;依托现代农业人才小高地、铝冶炼人才小高地和临床医学人才小高地已获授权专利97项,发表论文1169篇,科技成果转化超过4亿元。

□杨晓毅杨文鑫

新闻推荐

右江日报社全媒体中心圆满完成“两会”直播

右江日报社全媒体中心“两会”直播现场。□本报记者周福宁摄本报讯(记者阮晓宁)1月8日至10日,百色市“两会”开幕会...

百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百色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