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念报变成读者和作者 □罗荣国

右江日报 2018-06-22 10:06 大字

应该是1981年的寒假,我回到村里家中休息。劳作了一天的社员们吃罢晚饭就集中到我家堂屋准备开会。昏暗的煤油灯光下,时任大队支书的父亲递过来一份报纸跟我说:“孩子,你是我们大队第一个通过高考出去读书的小孩,在这里应该是最有文化的人,你帮大伯叔叔们念一念这段文字吧。”我接过来一看,是《右江日报》。可父亲要我念的那一段的题目叫什么现在我一点都记不起来了,而文章开头的那段文字我是记得一清二楚的:“1978年冬天的一个寒夜里,关友江等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展示自己,开始有些紧张结巴,但很快就读得流畅。我念罢,社员们议论纷纷,他们大概是说,这样承包土地好。

散会时,父亲说,报念得好,这张报纸送给你。那次念报后的十来天就接近春节了,队里说,节前最后开一个会吧。会前,父亲又递一份《右江日报》过来让我再念一段,这段文章大概意思是邓小平对包产到户给予明确的肯定,中央下发有关文件,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这两次念报竟让我明白《右江日报》对社员们、对生产队和大队工作能起这么大的作用。这以后,我对《右江日报》用心地留意起来。经了解,得知《右江日报》是我们地道的百色报纸,本地人写本地事说本地话,真真切切。于是,每天等来了《右江日报》我就从头到尾地浏览。一来二去,后来发展到认真地阅读,再后来就是每抓到《右江日报》就爱不释手。记得我毕业后到阳圩小学教书,那时我读《右江日报》已经成为习惯。可邮递员每天上午放学后才送来当天的报纸,而这时,学校办公室早就关门了,每天邮递员一到,先要去找校长开门了才将报纸放到学校办公室。后来校长发现我喜欢阅读《右江日报》等报刊,我的房间又处学校大门旁,校长就让邮递员将每天的报纸先送到我的房间,下午上课时再让我拿到办公室。这样,我就享受到了特殊的待遇,成为我们学校《右江日报》等报刊的第一读者。至此,我发现自己早已与《右江日报》私交情深,不说在学校里教书育人时的天天阅读,或者到后来当村长时天天从它那里搜索时事、科技、文化信息,再后来……不仅是《右江日报》给我输送了知识信息,更重要的是给我传播了正确的思想认识。在行署办公室工作的那一年我感到前途渺茫而徘徊不已时,正是《右江日报》上的大概内容“即使坐在低洼处,也能仰望星空”的那篇文章让我重新扬起了勇气的风帆……

后来,记不起哪时起,自己也久不久学写了一些小文,试着往《右江日报》投去,开始的几篇一点音讯都没有。我想,这应该是泥牛入海无消息了。想不到一天下午,同事扬着当天的《右江日报》喊了起来:“罗荣国,你的文章发表了!”我抢过报纸一看,我那一“豆腐块”赫然纸上,这给我是多大的鼓舞啊!这以后,不知道是我主动过去请教还是《右江日报》的总编、编辑们的主动指导,给我的工作、学习,写作等注入了新鲜血液,使自己的写作水平得到不断地提高。

我被《右江日报》采用的“豆腐块”开始是一些新闻报道,后来是一些工作体会、工作研究、工作经验等,其间最多的是散文。二三十年来,自己被《右江日报》采用的“豆腐块”不少于两百篇,其中散文不少于一百篇。最近,自己将发表过的结集成《漫想枫桥》(作家出版社出版)、《水底的阳圩我永远的乡愁》(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两个散文集。有趣的是,1991年9月18日我还是一名村长在遥远的册外村村部上班,第二天,也就是9月19日我被叫到当时县级百色市政府办公室上班,主要任务是跟随市政府主要领导干秘书工作。因为事情突然,我一时摸不着头脑。后来,办公室主任偷偷告诉我,是因为《右江日报》啊,是韩市长看上你在《右江日报》的“豆腐块”啊!

天高云淡。国庆节长假,我乘火车北上到了国家图书馆。我先进了报纸阅览室。呵,全国各地的报纸都在这里,分门别类依次排列呢:中央、国家大报,各地党报……当月报纸全部分别夹在一块块大木板上,大木板塞进架子里,要看时,便将整块木板搬出来。阅览室并不很大,我本以为能很快地看完,可是,好长时间过去了,竟然连一个架子里的报纸都没看完。于是,后面的只得匆匆一撇,走马观花。过了好长时间,再将一些报夹搬出来一看,我大吃一惊:啊!原来我们百色的《右江日报》也在这里啊,我顿时心底里涌起很亲切的心潮。更有意思的是,翻着翻着,突然看到自己的“豆腐块”,咦,原来自己的这些文章也躺在这里啊。

这些年来,从学校到农村,从农村到机关,从一个普通教师到国家公务员,从单位的副职领导到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每年我都自己掏腰包订一份《右江日报》。不仅如此,一直以来,我还将《右江日报》中好的文章剪贴成册。现在,我的书柜里就躺着好多《右江日报》剪贴的集子呢。而对于中意的某年某月某日的内容,我甚至会整张整版保存下来。至于为什么要保存,肯定有当时的原因和当时的心情。可为什么把《右江日报》2015年7月7日和2016年6月17日的这两张等报纸刻意地留下,现在我也无法说得清楚了,而其间的潘江忠先生的《醉在朝里》和莫维铭先生的《难舍云山鉴水》这两篇美文的内容如今我可是记忆犹新的。

现在,我常常感觉到把《右江日报》握在手里感觉就是很好。把《右江日报》卷于掌中,满手墨香啊。年纪大了,有时竟然突然喜欢翻动自己多年保存下来旧的《右江日报》。报旧了,纸质变得更柔软,变得更薄脆,可分量会变得更沉重一些,仿佛总有些老故事、旧心情攒积于陈年的字里行间,或蜷伏于各色的边角皱褶。故事是别的人,而心情却是自己的。有时喜欢深触那些长篇大论,洋洋洒洒,细藏着深长不散恒久的体温,一握之下,温暖心底;有时极爱轻触一些钟灵毓秀的精短文,从配图的模样到文字的风骨,都是那么温雅秀美、清新如许而遐想旖旎啊。几十年来,因为一直读着《右江日报》而让我与不少素昧平生的作者结下了文缘,也因为自己在《右江日报》上的“豆腐块”让我与不少的读者成为了朋友。现在想来,从开始偶尔的念报让我变成认真的读者,还成了一个作者,这就是我与《右江日报》的缘分啊。感谢《右江日报》给我提供了大量的知识和让我表达了自己内心的那份感情,还给我一路的人生关怀。我想,哪怕我现在已经退休,可因为每天拥有《右江日报》,我将一刻不敢懈怠,读写不止,努力做好新篇章。

新闻推荐

龙景街道扎实推进深化领导班子建设年活动

本报右江区讯自启动2018年深化领导班子建设年活动以来,右江区龙景街道坚持推进“四个大兴”活动,进一步深化领导班子建...

百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百色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