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一束光□黄佩华

右江日报 2018-04-27 09:14 大字
 

一个地方的文学创作旺盛活跃与否,与三个方面有关。一个是这个地方的文学群体及个人对文学的爱好与虔诚度;另一个是这个地方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环境是否深厚;还有一个是这个地方有没有发表作品的园地。无论如何,百色这个地方,或多或少似乎都具备了这些要素。无论怎么说,许多年来,这个地方总是还有一些人对文学怀有一种特别的情感,潘江忠就是其中的一位。

和江忠认识,始于已故的周广生文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我离开家乡西林到首府南宁谋生。因老家有老母亲和家人,时常要两地奔波。每次来回,总要在百色歇上一两夜。一则路程太远,二则会见朋友。自然,广生兄是我当时常每次到百色必见不可的人物。那时候,广生兄因在省刊发表若干头条,在百色乃至广西声名鹊起,成为众多文青仰望的青年作家。广生兄性情豁达义气,他不嫌弃我出生乡下身上有泥土味,不排斥我文章稚嫩拙气,依然与我一见如故,最终成为至交。当然,当时广生兄也因为好人品和大名声已然成了百色地方的文学青年领袖,身边整天围绕着一些爱好文学的青年朋友,江忠便是其中的一位。

那时候的江忠手脚勤快,但似乎比较沉默寡言。大家在一起聊天时他很少发言插嘴,只是用一双大眼在一旁察言观色。每次敬酒碰杯,都是恭恭敬敬且率先一干而净。或许是受到广生兄的影响,抑或是他骨子里就有的梦想,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便渐渐地在报刊上见到了潘江忠的大名,有的是文学作品,有的是通讯报道。由于共同的爱好,再后来,文学青年潘江忠和我便自然而然地成了好文友。虽说我们各为生计瞎忙彼此往来不是十分密切,但在心里我一直惦记着百色有一个对文学有梦的小老弟潘江忠。

前年,江忠出版了一本跟他业务有关的集子。一次酒桌上他告诉我,说准备好好收集一下,出一个文学作品的集子,算是对自己的创作做一个小结、一个交待。我当时以为是酒话,并不太当真。不曾想,去年酷夏的一个傍晚,江忠说要把书稿发给我,叫我写个序。这时候恰好我就要出发去中国作协杭州创作之家休假,之后又打算回老家去小住一段时间,同时也已推掉了一些杂文杂事,想好好地认真地清静一下。但是,我怎么能够推托江忠的一片心意呢!

江忠的这个集子,囊括了报告文学、小说、散文、诗歌、杂文、评论等诸多体裁文种,50多万字,几乎是他这些年来文学创作的全部作品。在这些作品当中,我认为写得既有激情又富有文采的是报告文学作品。也许是与作者长期从事新闻写作有关,其纪实作品可以说文如其人,极像是一个热力四射的讲述者,在用他饱含深情的笔调,把发生在百色这片热土上的动人故事,真实而浓墨重彩地呈现给读者。相对于纪实作品,江忠的小说是个意外。这20篇小说是他各个时期虚构写作的产物,多数篇什都是反映小人物的底层生活,呈现了现实社会的人间百态和人际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小说的难度在于作者如何切入现实生活,以何种姿态对待生活,在于以何种目光透视人的心灵,在于想象力和语言文字功力。这些方面江忠都能把控自如,从容冷静。显然,他不仅会编故事,也能够使用好自己的表达方式,他是一个合格的故事讲述者。江忠的小说要素里,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幽默和诙谐。凭着这点,我觉得他是可以也能够写好小说的。

江忠说他这个集子是他文学创作的一个小结,我也觉得不应该是一个总结。理由是他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有满肚子的故事,有自己执著的信念,有够高远的梦想。因此,文学创作应该让有梦想的人永不停歇,尤其是江忠这样的人。

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束属于自己的光亮,潘江忠自然也会有。看了这个集子,我便觉得,他心中的那束光从未曾泯灭。

(作者系广西民族大学驻校作家,本文系作者为潘江忠文学作品集《长句·短句》写的序言)

新闻推荐

张秀隆到百色市调研百色水库灌区工程建设推进情况

本报讯(记者罗霞)4月25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秀隆率调研组到百色市,就百色水库灌区工程建设推进情况开展调研,通过实地调研、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全面了解百色水库灌区工程建设情况,...

百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百色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