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不忘初心为患者 无悔青春献红城 ——记右医附院肝胆外科教授汪建初

右江日报 2017-11-03 09:06 大字

2016年6月,在广东佛山打工的黄女士因胰腺体尾部肿块回到家乡百色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右医附院)进行治疗。经过术前评估,医疗团队认为黄女士的病情需在腹腔镜下进行保留脾脏胰腺体尾部切除。

该手术属于腹腔镜微创手术,创伤面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但由于胰腺的位置特殊,周围器官复杂,且大血管多,肿瘤部分与周围组织致密粘连,分离、显露、解剖都很困难,术中处理不当会有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和术后胰漏等严重并发症,手术难度大,对技术有很高的要求,目前全区仅有少数三甲以上的医院能够开展此类手术。

6月28日,该院主刀医生汪建初教授与医疗团队相互配合,历经3个小时,为黄女士成功切除了胰腺体尾部肿块,并保留下了脾脏。在汪建初教授及其团队的精心治疗下,术后第7天,黄女士便顺利出院,经两个多月的随访,未见明显并发症的发生。

百色肝胆外科疾病防治的创新先锋

汪建初是湖北人,大学毕业后一直在百色工作,先后在武汉大学、暨南大学研究深造,目前是右医附院肝胆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已在该院工作了17年,此外还担任着百色市普通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17年来,汪建初积极上进,锐意进取,凭借着高超的医疗技术成为了桂西地区肝胆外科疾病防治工作的领军人物,在临床、科研和教学方面为桂西肝胆外科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汪建初的推动下,右医附院肝胆外科已发展成为全区领先的专业科室,科室整体技术水平位列广西前沿。2016年12月份,广西肝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落户右医附院,这是对汪建初及其团队的又一大认可。

把百色肝胆外科微创手术推向新高度

百色是肝胆外科疾病的高发区,肝癌、乙肝、胆道结石的发病率较高,对防治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微创手术在肝胆外科疾病的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汪建初则是百色较早采用腹腔镜微创术进行肝胆外科手术的医疗人员。在他的努力推动下,百色市肝胆外科的微创术不断取得进步。早在2015年,右医附院的腹腔镜肝切术即走向成熟,以微创为手段,每年为约100名肝脏疾病患者带来了治疗的福音。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发展,2016年,该院又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出了左侧卧位腹腔镜肝切术。据汪建初介绍,该项技术曾成功为一位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未果的患者进行治疗,“我们当时采用了一个很特殊的侧卧位,这是很多医院都不敢做的,但在我们这里成功了。”汪建初说。目前,该项成果已在国内权威期刊上发表,得到了区内外专家的普遍认可。

胆道结石是肝胆外科的常见疾病,对于胆道结石微创手术,汪建初有着自己的理解。“目前一些医生会根据自己的习惯、喜好来为患者选择微创术式,但很多手术没有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但我认为每个患者的自身情况存在差异,患者的炎症、胆总管的粗细、结石的大小等都不一样,有的患者还同时患有其他疾病,因此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汪建初团队推出了胆道结石个体化治疗方案,即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微创治疗方案,以加强治疗的针对性,提升治疗效果。目前右医附院胆道结石个体化治疗方面已开展成熟,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普遍好评。

在汪建初的努力下,目前右医附院肝胆外科在微创手术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进行各项肝胆胰脾外科疾病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及肝脾介入治疗等肝胆脾胰外科手术,科室的医疗技术已达到区内领先水平,对提升百色肝胆外科微创治疗做了积极地贡献。

全国首个发现螺旋CT观察T管窦道形成方法

2015年,一篇题为《胆总管探查引流术后T管窦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的研究论著在《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上发表,标志着以右医附院肝胆外科为主要科研单位的《128排螺旋CT对胆道引流术后T管窦道观察的应用研究》课题顺利完成了研究。这是汪建初团队在科研方面所做的最大贡献,在全国范围内首个发现了螺旋CT观察T管窦道的方法,解决了胆道引流术后如何判断T管窦道的形成及何时为患者拔除T管的难题,大大降低了患者术后胆漏的风险。

而该发现也是一次偶然。早在2011年的一例手术中,汪建初意外发现了螺旋CT可以观察到T管窦道的形成情况,经过近5年的研究探索,该课题现已发展成熟。作为该成果的首个发现者,汪建初教授表示,以往胆总管探查引流术后拔除T管前仅通过T管造影检查,在排除残留结石或胆总管下端狭窄后就拔除T管,然而T管造影检查并不能确定窦道是否已经形成,这使得T管拔除有一定盲目性,且易导致胆漏发生,尤其现今进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手术的患者日益增多,拔除T管时间不统一,因此该发现便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难题,也得到了全国范围内的普遍认可,被国内肝胆外科专家广泛采用,该研究发现也获得了2011年广西普外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除发现螺旋CT观察T管窦道形成的方法外,汪建初还参与着其他多项医疗科研。作为百色市肝胆外科的学术带头人,汪建初重视科研工作,也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目前已在《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肝胆外科杂志》《腹腔镜外科杂志》等国内著名期刊上刊登了30余篇学术论文,为百色市医疗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以“一桶水”的思维投身教学工作

和右医附院其他医师一样,汪建初也承担着教学任务,除日常理论教学外,目前还是3名硕士研究生的导师。

“对待学生不苛责,不训斥,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这是汪建初教授的教学理念。他认为,作为一名医学教师,必须要保持高度的责任心,“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这是汪建初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他搜集了很多资料,每年都会对教学课件进行重新整理。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写文章和做研究,他认为做研究最大的作用,就是能推动医学的进步和交流。“要想成为名家、大师,光会看病是不够的,必须还要有自己的东西,而自己的东西就是源于对临床的思考和研究。”汪建初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汪建初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多次获得学校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称号。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作为一名湖北人,汪建初教授在百色工作和生活已经17年,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百色的医疗事业。“勤学、多看、擅总结、有爱心”这是汪建初教授给自己定的座右铭,17年时间里,他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毕业生成长成为百色乃至桂西地区肝胆外科的领军人,与他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及孜孜不倦的敬业态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每个月进行30~40台手术,同时还需要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汪建初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有的时候因为工作需要甚至加班至凌晨两三点,但作为一名医疗工作者,他乐在其中。“我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患者顺利康复,微笑着离开医院回家。到百色17年了,现在我仍然坚守在这里,我将我的青春奉献在这里,我热爱这份职业,我庆幸有那么多支持我的人。”未来,汪建初还将与他的团队继续奋战在医疗事业前线,依托广西肝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继续深入开展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把肝胆外科医疗成果在百色全面推广,让医学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新闻推荐

市政协理论学习中心组 专题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

本报百色讯10月31日,市政协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专题学习会,组织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并部署下一步学习贯彻落实工作。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梁建强作了领学讲话,市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吴俊军主持...

百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百色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