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校园贷”套路深 大学生借贷需谨慎

百色早报 2017-09-22 09:02 大字

大学校园里,各种网络贷款传单随处可见。  

“学生无抵押贷款,30秒在线申请贷款,无担保,放款及时……”近年来,各种网络贷款广告在高校校园里随处可见,一些学生手头拮据时,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网络贷款。然而,网络贷款就像一个无底洞,利滚利,永远也还不完,即使能还得完,总额也远远大于实际贷款金额。网络贷款给没有还款能力的大学生带来的压力和麻烦,远远大于一时的便利。

逾期还款,她曾遭威胁恐吓

近日,百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小馨同学告诉记者,她和朋友就曾跌入过网贷这个深渊。去年,小馨的好朋友莉莉意外怀孕了,莉莉的男朋友因为不想承担责任和她分手了。没办法,莉莉只能选择把孩子打掉。每个月父母给的生活费只够莉莉吃饭零用的,她一下子拿不出几千块手术费,也不敢向父母亲要,只能向好朋友小馨求助。小馨自己也是个穷学生,没办法,两人只能把目光投向了网络贷款。莉莉在一个网络贷款APP上进行了注册,不知什么原因最后没有通过审核,没借到钱。仗义的小馨就用了自己的身份信息,帮莉莉注册,最后通过了审核。拿着贷到的几千块钱,小馨陪着莉莉把孩子打掉了。然而,网络贷款的高利息也给这两个女孩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还款逾期很麻烦。”小馨告诉记者,网贷逾期时就会有客服打电话提醒她。有时候对方还会给她发短信,甚至会加她QQ,把情况说得很严重。有一次小馨就逾期了一天,其实逾期那天就已经还了,只是系统还没那么快到账,网贷公司的人就威胁说要在学校的贴吧里公布网贷信息,让她身败名裂。当时小馨以为对方只是吓唬吓唬而已,没理会。今年年初的时候,小馨的朋友跟她说在贴吧见到一个帖子,说小馨在网上借了钱去买手机不还。小馨这才知道,原来网贷公司真的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就这样,小馨和她朋友省吃俭用,把自己的生活费以及压岁钱都用上,才慢慢结清了。结清了贷款后,小馨第一时间就把那个APP上的账号给注销了。

“网络贷款利息高、风险大,千万不要轻易尝试。”对于这次网贷经历,小馨心有余悸,她希望那些没有网贷或者想要网贷的同学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网贷3万元旅游经费,他要还8万元

韦舀(化名)是百色学院大三的一名学生,他告诉记者,他的朋友小石就曾深受网贷的祸害。小石和女朋友都喜欢旅游,苦于没钱,小石想了很久,便通过“爱网贷”这个APP贷了3万元作为和女友游玩的经费。但贷过一段时间后,原本所贷的3万元就变成了8万元,借贷方多次催小石还款无果后,就打电话给辅导员告知小石的情况,并催促小石还款。辅导员见情况不妙便打电话报了警,随后又通知其家长。在家长和警方的介入下,事态得到了控制,但因小石确实存在借款行为,无奈家长只能帮其还款。此事发生后不久小石便辍学了。

“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来进行消费,家里没条件的,平时省吃俭用一点,不要和身边高消费的学生攀比。不要因为经济不足等原因,陷入网贷的风险。”韦舀说。

碍于情面,不少学生注册网贷账号

有些同学进行网络贷款是为了消费,而有些同学进行网络贷款则是碍于情面。当网络贷款充斥校园时,一些学生为了赚“外快”而当上了一些网络贷款商家的校园代理人。校园代理人为了拉到客户,拿到提成,就要求自己身边的同学好友进行注册。

“京东白条”曾以资助百色学院一个学生社团举办活动为名,要求该社团的干部拉拢学生进行注册,只要达到指定的注册人数,就会资助该社团举办活动。而社团为了拿到举办活动的经费,就会积极宣传,让同学们以自己的身份信息进行注册。

百色学院文学院的小林告诉记者,她有一个同学做“趣分期”的代理,拉得一个客户就可以拿到一定的提成。一次,她让小林帮忙注册账号,因为都是同学,就没想过注册后会有什么风险,也不好意思拒绝。同学称,注册好了之后,小林的账号就有一定的额度,可以在额度范围内使用这笔金额,也可以下个月再还钱,如果没有在指定的时间内还钱,也要收取一定的利息。“注册完后没用过那个账号,不过还是有点担心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或者账号被别人冒用。”小林说。

大学生网络贷款需谨慎

9月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再次表态禁止网贷机构向大学生放款。开学之际,百色市高校及公安部门也纷纷开展各种防骗活动,提高了大学新生的防骗意识。“大学生没有还款能力,最好不要轻易尝试网络贷款。”百色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吕老师告诉记者,在网贷这方面,一些网贷公司就是钻法律的空子,在法律的边缘对学生进行放贷。学生不理解网贷的实质,不了解网络贷款背后的利害关系,以为网贷是在自己的还款能力范围之内,结果往往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的麻烦。

吕老师称,希望大学生理性消费,不要盲目攀比,不要因高消费陷入网络贷款的深渊。遇到经济问题及时向家人求助。也不要随便帮同学、朋友的忙,注册网络贷款账号,以免个人信息泄露。

新闻推荐

学生成为自行车出行主力军 ——“绿色低碳 你我同行”系列报道之六

在右江民族医学院校园内一宿舍楼下停满了学生的自行车。在20世纪90年代,自行车是最时髦的交通工具之一,挤满大街小巷,拥有自行车的一般都是上班族。记者走访调查发现,在提倡绿色出行的今天,自...

百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百色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