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芒果香里有乡情

右江日报 2017-07-25 09:33 大字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村桥,原树,似吾乡……

多么熟悉的景物。在外读书的时候,看到寝室窗外恣意生长的扁桃树,总会想起学校疾风骤雨的夜晚,想起树下打伞拾果的小心翼翼,还有芒果街上芒果垒满竹筐的集市,操着壮语叫卖的果农,货比三家询价还价的老乡。

总角到志学之年,从夏季的六月开始便时常盼着下雨,稀稀疏疏的雨不讨喜,非要等来“呼呼”的大风、如注的雨势才算满意,这个时候倘若遇上放学,回家的路上一定得走快些,赶在别人之前跑到扁桃树下挑捡三五个刚刚掉落的扁桃,大部分是熟透了摔得稀烂的,而能遇上一些仅仅裂了一小道口子的就兴奋不已,仍然完好无损的是极少。后来搬到学校里住,正好碰上不用自习的夜晚,就会等雨势稍小以后卷上黑色的塑料袋,撑着伞,从每一棵结满果的扁桃树下经过,借着路灯的光晕仔细寻找相对完好的果子,然后捡起装袋。

少年时光的认知中,扁桃就是芒果。校园里,小区内,街道旁,一树树,一串串,大概是随处可见的寻常和不经意获得的惊喜,促成了扁桃成为贯穿整个夏天记忆的引子。尽管之后明确知道两者的差别,但是,剥开黄绿的果皮,一口咬下去就是夏天的味道,谁还会去计较果实本身的模样。

再往前一些的日子,在“街天”的集市文化还未淡去之前,走在芒果街、旧街、大榕树下,成排成群的芒果摊把来自各个村镇的居民吸引过来,台农、桂七、贵妃、金煌、象牙、玉文……品种琳琅满目。形状各异的芒果中尤以“五毛一斤”“三块一袋”的小芒果最受老人欢迎。这里看看,那里尝尝,最后各种芒果来一点,装进啤酒纸箱里,绑在摩托车尾部的架子上,扭一扭油门把手扬长而去,尾气中都是跳动的喜悦。那个时候的热闹,藏在芒果的清香中,和温柔的乡音里。

林清玄曾说,“人生如水上写字,第二笔未曾落下,第一笔已流向远方。”人生中的诸多情怀即是如此,对于当下的寻常浑然不觉,直到以另一种方式呈现甚至消逝,才知意犹未尽。如今流年付了他朝,布衣农妇担子里或黄或绿的芒果,不过是远去的记忆了,不与当下共悦,怕又是对岁月的辜负。

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对二十余年来一年一度的芒果盛会并不陌生,尽管时间流逝,却也未曾消减人们对芒果文化节的热情,每年芒果节举办时,仍然有络绎不绝的群众攒动于现场,吹箫敲锣,山歌对唱,游园互动,芒果展示,载歌载舞,好不欢腾。越是远离一线城市的地方,越易见人性中对集体文化的维护,村镇里质朴的人们,热闹之于他们是融入更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契机。

或许是深谙群体生活应当有能够维系向心力的载体,所以诸多能唤起共鸣的形式应运而生,就像除夕要看春晚吃年夜饭,端午要赛龙舟品粽子,中秋要赏月观花灯…厚重的仪式感更能引导集体行为的同步性,增强内心的认同和归属,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芒果节的诞生,正是顺应了群体心声的呼唤,在传统仪式之外凸显地域存在感和荣誉感,让我们无时无刻不体会到家乡的独特与唯一。正如,“我来自百色”——“哇,革命老区!”;“我来自田东”——“芒果之乡!”这样的特色使得我们在与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朋友自我介绍时无需过多赘述,只一句象征性的话语就能让人心领神会,也不必担心初次交谈无话可说的尴尬,毕竟“芒果”本身就足具话题性。它就像一个标签,一张名片,是乡里乡亲的关系强力胶,是一代又一代田东人匠心凝练的文化核心。

在今年世界芒果大会的筹备阶段,空间里、朋友圈中、微博上几乎每日都能看到关于家乡芒果节的宣传,有电视节目,有原创歌曲,有图片资料,“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种自发性的传播,本质上就是个体对家乡文化的高度认可,希望通过与他人的分享,从陌生人的猎奇心和褒赞中强化家乡赋予的殊荣。而在多种宣传内容当中,富于才华的本土创作者与演绎者更是让我们看到“地灵人杰”的贴切和真实,基于本土文化的创作,从乡情上更能引起共鸣,也更容易超越它本身的形式,化作情怀蕴于心间,为乡亲所乐道。所以我们的本土艺人,不论此时扎根于何处,也不要忘记去向何方都带着故乡。

如今,芒果文化月系列活动的拓展在长期摸索创新和实践当中愈发成熟,别具风情的参观路线吸引着大批游人相继来访。以前,欢乐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现在,我们想与大家分享,从芒果花开到唇齿留香,一点一点,剥开岁月的痕迹,见证田东的蜕变。

新闻推荐

百色市召开“违法用地违法建筑查处办法”立法工作动员会

本报讯(记者梁中贵)为了有效行使地方立法权,制定违法用地违法建设领域更为明细的查处操作规范,7月21日,百色市召开《百色市违法用地违法建筑查处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立法工作动员会。会议...

百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百色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