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女 儿 去 抗 “疫”□隆光忠

右江日报 2020-02-28 08:32 大字

正月初五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坐在一起看电视,一边谈论新冠肺炎防护话题,女儿微信上传来她单位的通知,要求初六早上全体干部职工到岗待命。女儿在距县城几十公里的一个镇政府工作。

女儿说:“看来疫情相当严重了,要不然春节假没休完镇里不会提前通知大家上班。”女儿爱笑,在父母面前说话一向是暖暖的笑容,而此时,她脸上表情相当沉重,我知道这几天来她从电视上和各种媒介上已经看到了很多疫情的消息,国事家事像一块沉石,压在了这个姑娘的心里。

我说:“去吧,国家眼前遇到了困难,我们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一点贡献,大家出把力,这困难就很快过去了。”

听到女儿要提前返岗,妻子脸上满是着急和担忧。女儿工作的那个镇是那坡县第二大镇,外出务工人口多。前两天看电视时,女儿说去年他们镇有好多人去湖北武汉打工,今年春节前有不少人回来了,也不知道返乡的乡亲们是不是安好。现在女儿要提前回单位上班,就是去做疫情防控工作,下村屯做宣传,搞排查,就是走上抗“疫”的前线去,能没有风险吗,能不叫人担心吗。妻子对女儿说:“你是一名公职人员,单位叫回去肯定要服从指挥,可你千万要保护好自己啊。”话没说完先哽咽了。女儿明天就要去上班,做妈的当然更焦心,也更细心。妻子特意宰好一只鸡放进冰箱里去冷冻,准备明早女儿出发时带上。还找出纸箱,将粽子、米花、油团等,一应装好,嘱咐女儿哪样东西放在哪里,一直忙乎到大半夜。

初六清晨,天还没有开始放亮,我和妻子就起来了。此前,我们不知道多少次在这样的早晨送女儿出门,小学、中学、大学,直到前几年参加工作,每一次送她出门我们都满脸笑容,只因为那时岁月静好。而今天,我们都表情凝重。从动作和神态上看得出,妻子和我一样,心里五味杂陈。

女儿比我们起得更早,她把所有该带的东西都收拾好了。见我们也起来,女儿问:“爸,妈,没什么事你们起这么早做什么呢?”我说:“我要送你去。”女儿说:“我自己去就好了,大老远的,你去回一趟太辛苦。”妻子说:“一定让你爸送你去。”女儿看看我,又看看妈妈,或许从灯影里看到了我和她妈妈脸上不平常的表情,她知道我们主意已定,就不再说什么。过来的这一晚上我想了很多,女儿刚参加工作不久,一切都还需要我们做长辈的开导,点拨。眼前这个肺炎疫情对我们国家前所未有,这些天全国上下都齐心协力投入抗“疫”,这种关键时期难道不就是对女儿进行教育引导的良好时机么。我们做父母的已经工作了几十年,理应在这种时候用实际行动给女儿做出表率,让她从长辈身上感受到国家危难时刻,作为一名普通公职人员,应该如何尽到的一份责任。昨晚入睡之前我和妻子商量好了,我要做出高高兴兴的样子,把女儿送到她的单位去。我对女儿说:“你刚考取驾照,技术必定还不够熟练,往镇里去的公路全程都在高山上盘旋,弯多坡陡,路面狭窄,我亲自驾车送你去更安全。”

我们出门时天才朦朦亮。那坡的山野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大多的早晨都浓雾笼罩,车子出了县城拐上山区公路时雾色更重了,我几乎是扑在方向盘上盯着前方看路开车的。女儿在身旁不住地说:“爸,你小心点,慢慢开。”我说:“没事,我能看得见路,去镇政府这条路我很熟,哪个路段该怎么走我最清楚。”

女儿似乎要让我提起精神开车,路上不停地跟我说话。她说自己参加工作以后的感受,说和大家共事的乐趣,说她下村作扶贫工作的见闻。就要到达镇政府时,她忽然转过脸来盯住我说:“爸爸,其实我知道你今天为什么一定要亲自送我来。”我问:“为什么呢?”女儿说:“现在是非常时期,所有人都在牵挂湖北,牵挂武汉,人人都在为防控病毒蔓延做贡献,我回单位上班就是为抗“疫”来的,你亲自开车送我来,难道不就是想告诉我眼前的工作不一样,要我好好工作吗。”我笑笑,佯装说:“我只想把你平平安安送到单位。”

到达镇政府时女儿的同事们刚起床,他们热情地把我们迎进院子里,帮我们提车上的东西。女儿的领导说:“老隆亲自送女儿来啊,很好,来得很及时,我们马上就要布置工作,分头下各村去宣传,搞排查。”我对女儿的领导说:“我女儿就交给你了,有什么工作尽管分配给她,她做不好你直接批评。”

回到家的当天下午,女儿从微信上发来信息,说自己和几个同事分在一个组,去了一个村几个屯,一户一户走访,排查,还说中午饭是下午快三点钟才得吃的。她说形势比自己原来想的还要严峻,据说某屯有两个乡亲去湖北打工,春节前才回来,她们马上就要赶过去了解情况。我回信息让她注意做好防护。她发过来一张戴了帽子和口罩的图片,还叉着两个手指做出“胜利”表情。我想回她“女儿乖”,可发出去时又却变成了“女儿加油!”

新闻推荐

那坡警方销毁一批野生动物冷冻品

本报那坡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上级公安机关的统一领导和指挥部署下,那坡县森林公安机关结合主责主...

那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那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