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有准头 致富有奔头 德旺村兴边富民产业示范园里笑声朗

右江日报 2019-12-18 08:58 大字

本报讯(记者石广欢)近日,在那坡县兴边富民农业产业示范园,只见几名村民正在忙着给桑叶园除草,园区里不时传出阵阵笑声。“以前,每年进入立冬后,地里的活少了,大伙都闲得慌。”该县德隆乡德旺村坡困屯村民黄海连告诉记者,自从前年村里建起产业示范园后,大家不再担心没活干,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

德旺村位于该乡东南部2公里处,属于大石山区,土地资源匮乏。以前该村村民主要靠种玉米、稻谷维持生计。近几年,在当地政府鼓励和支持下,该村许多村民上山开垦荒地,通过发展种桑养蚕实现增收,逐渐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但是,由于土地较零散,又缺乏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该村传统产业不仅没有做强做大,还因为外出务工村民增多,导致许多土地被闲置丢荒。

如何高效、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帮助村民实现增收,成为了当地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2017年,该县政府成功引进外地一家农业公司,按照政府出资承包土地、公司投资发展产业的合作模式,向德旺村以及邻村承包500多亩土地,成立了那坡县兴边富民农业产业示范园,主要种植红顶蕉、板蓝根和油茶。去年,该园区划出50亩土地用来种植桑葚,打造专门供旅客游玩、采摘的桑葚园。昔日丢荒的土地又恢复了生机。

村支书农青告诉记者,该村成立农业产业示范园后,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贫困户”的经营模式,由公司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销售,村民每年通过流传土地可获得1300元每亩的租金,有意愿的农户还可以到基地务工。“自从有了产业示范园,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活干,现在大家都不愿意去外面打工了。”在该园区里,农青拿出基地就业人员花名册笑着说,该园区还成立了农业产业就业扶贫车间,主要吸纳当地贫困群众劳动力,长期工每年有1~2万元收入。

德旺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大楼建立在该村坡困屯内。当天,记者一行走进坡困屯探访当地村民的生活变化,只见干净、宽敞的水泥路直通各家各户门前,道路边上矗立着崭新的太阳能路灯,抬头望去,村落里那些外墙装修精致的楼房显得格外显眼。在村落边上,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环绕着半个村庄,成群的鸭子在小溪里欢快地追逐,一幅生机勃勃的美丽乡村画卷。

黄海连家离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大楼不到200米,她家宽敞的大厅里整齐摆放着冰箱、液晶电视以及沙发等家具家电。黄海连告诉记者,因其丈夫身体不好,她长期在家务农,平时有时间就去外面打零工。“很喜欢在家门口打工的感觉,要是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哩。”黄海连笑着说,她家每年靠种桑养蚕能赚2万元左右,每年过了农忙季节,她就到扶贫车间打工,每个月有1000多元收入,再加上每年收得的土地租金,其全家人生活过得还算宽裕。

“村民通过流传土地的方式,把部分土地交给企业管理,不仅能够集小块土地建成了产业示范园,解决了村民因为土地零散而疏于管护的问题,还能够使大家有足够精力投入到自家的产业发展中,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农青说。

据介绍,截至目前,该示范园已辐射带动德旺村及周边村屯300多户村民发展产业和解决就近务工问题。该园区全面建设水肥一体化管理体系,覆盖核心区750亩,其中红顶蕉高产示范种植面积300亩,板蓝根水肥一体化示范种植面积150亩,质量安全关键技术到位率达到99%以上,生物防控及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100%,并建立生产档案制度、产地准出制度和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全力打造特色优质农产品。该园区于2016年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后,辐射带动了该县红顶蕉、板蓝根种植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那坡县红顶蕉种植面积约2.1万亩,板蓝根种植面积约1.8万亩。

新闻推荐

百色市举办首届园林绿化行业职工技能大赛

草坪修剪比赛。本报讯(记者梁力升文/图)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精细化管护水平,推进百色市园林技能人才队伍建设,11月2...

那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那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