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厉”的95后杨老师
怀抱“回报社会”的心愿,国华纪念中学毕业的学生杨少敏感到“迷茫又清晰”,23岁的她选择支教是为回馈曾经受到的帮助,趁着年轻,“让中国孩子无论出身如何都能够平等享受优质教育。“这是一件鼓舞人心的事情。”杨少敏说。
23岁的杨少敏,高中毕业于国华纪念中学,大学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本可在城市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却顶着经济压力、不顾家人的反对,作为公益支教项目老师,前往广西百色那坡县一处乡村小学工作,至今已过了一年多。
近日,杨少敏响应高中母校国华纪念中学号召,加入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及澎湃新闻共同主办的“2019梦想照进童年公益支教行动”,走进广西百色岜皓小学,同那里的孩子度过一段时光。杨少敏(左起第四位)和志愿者一起,来到岜皓小学
她在国强公益基金会及国华纪念中学的无偿资助下度过了高中、大学生活,而毕业后从事支教事业,则是对其曾受到的帮助的“一个回馈”。“这一年多以来,心境变得很平和。”10月18日,杨少敏告诉澎湃新闻,原计划两年的支教生活即将结束,对于以后怎么走,有时候会觉得迷茫。
受助者:家庭陷入困境时,国华给予她机会
2011年,杨少敏考取国华纪念中学时,当时的心情,她至今仍记得。
彼时,她的家庭经济状况陷入困境:家中老人生病住院,原在外地打工的父亲返家,以及尚有年幼的弟弟,此时她即将升入高中,经济压力陡增。而由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捐资兴办国华纪念中学,从2002年起便免费招收成绩优异的贫困学生,这给了她一个机会。
“那时觉得,如果我不能去国华念书,就没书读了。”杨少敏说。2011年7月下旬的一天,她正在医院陪护老人,得知自己通过了国华纪念中学笔试、获得面试资格后,“懵了”。再往后,她顺利通过面试,入读国华。
若干年后回望这个抉择,杨少敏会意识到,这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她的眼界就此打开:学习之余,学校会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大家参加各类兴趣班,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科技馆等场所,以及每年一次远足。
但另一方面,来自小镇初中、常考年级第一的她,来到国华后,没有那么“出众”了。她见到了太多“更为优秀的人”,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平凡”。杨少敏自称高一时“学习一般”,“全年级170名学生,会考到120位”。
进入高二后,其选择了理科班,但物理考试“没有考及格过”,直至一次期中考试,物理考了80多分,总成绩排名“破天荒地冲到了年级理科前二十”,这令她恢复了自信心。
杨少敏母亲曾在聊天中告诉她,就读国华后其改变颇多,体会最深的一点是,回家后“不怎么和父母生气了”,不再像以前那么“任性、耍小脾气”。
离开故乡越久,杨少敏愈发意识到,“故乡回不去了”。最为直观的体现是,家中住房狭窄,某次寒假回家,恰有老人来小住,“全家四口人还要挤一张床上”。
但她并未聚焦在“不适应”上,因为国华纪念中学教给她的是,不断适应新的生活,“在哪都要活得挺好”。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唯有义无反顾地向前走去。课间,杨少敏和学生们进行交流
受助者施助,大学毕业后选择支教
2014年,杨少敏考取华中科技大学化学系,4年后大学毕业,她再一次站在人生的路口,面临抉择:在大城市找到一份稳定的高薪工作,还是前往山区支教?
在找工作阶段,她接触过不少化工相关的企业以及教育培训公司。但最后,她确定,“坐在办公室上班、过于商业化的氛围”,会令自己“很难受”。
作为国华纪念中学毕业的学生,很多人都有“回报社会”的心愿,杨少敏也不例外。上大学后,受国华影响,她会参加一些教育公益活动,期间接触了一些支教老师,被后者的热情、理想及团队氛围所感染。毕业前夕,她最终决定接受乡村支教项目的招募,前往广西百色乡村支教。
对此选择,其家人及身边朋友颇为不解。从高中毕业选择大学专业开始,身边的人就告诉她,以后“找一份挣钱的工作”;等到大学毕业时,其父母则希望,应去读研,继续深造。
那到底什么是自己想要的呢?杨少敏也会迷茫。但她明白,选择支教是为回馈曾经受到的帮助,趁着年轻,“了却心中一个牵挂”。同时,她认可这样的理念:让所有的中国孩子无论出身如何都能够平等享受优质教育。“这是一件鼓舞人心的事情。”杨少敏说。
但支教并不顺利。2018年秋季学期,杨少敏正式成为百色那坡一所乡村小学的老师,教语文课。很快,她意识到,支教老师在当地仅是“教师资源的补充”,想给当地教育生态带来改变,“这很难”。农村学生知识接受能力较弱,教学进展缓慢,同样令她充满挫败感。
此外,同男友分居两地带来的感情危机,以及因工资较低导致的经济拮据,这些都让她焦虑。“父母年近50,身体不好。我没有办法帮到家里,反而需要他们担心。”杨少敏称,自己曾一度想过放弃支教。
但孩子们“留”下了她。“学生的一些行为会让人很生气,比如上课吵闹、不交作业,下课后你追我赶,但他们有时候又很可爱。”杨少敏在处理教室一副地图时,被图钉划伤,她以为无人注意到,但午饭期间,两个小女孩特意跑过来询问伤情,这令她颇为感动。
而大山里孩子们展现的学习能力偶尔也会“超乎想象”。杨少敏曾给学生播放纪录片《人间世》,其中一集《生日》记录了“母亲生子”的不易。她要求孩子们看后写出感想,结果发现“大家理解到的比想象中要多”。其中,有学生写到,妈妈生自己很辛苦、危险,“要爱自己的妈妈”。
这些细节无一不支撑着杨少敏继续坚持支教,并在工作中找到了状态——经过努力,其在学校开设了“性教育课”,内容包括介绍生命的起源、男女身体部位、青春期变化以及男女性社会分工平等,其中,还会讲到“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
杨少敏明白,开设性教育课程,这在农村学校中颇为超前,同样,效果也很明显。课后,会有小女孩问她,“青春期还会有哪些变化”,“现在这样是不是正常的”,或问“什么时候开始穿内衣”。
“最严厉的杨老师”
10月中旬,“2019梦想照进童年公益支教行动”走进百色田东县岜皓小学,这距离杨少敏支教的那坡县不远。应母校邀请,她成为此次支教志愿者。到岜皓小学后的第二天,还未正式上课,“杨老师好严厉哦”的说法便已传开了。 岜皓小学的手工课上,杨少敏指导小朋友做“风铃”(本文均为 徐大伟 图)
在二年级的一堂绘本课上,杨少敏讲课声音显得格外“抑扬顿挫”:当声音突然上扬时,定是有某个学生在搞小动作,而她则会一直盯着他,直到后者意识到错误。一名小女孩瘫坐在椅子上,脑袋仰着,杨少敏走过去“凝视”她,最终以小女孩重新端正坐好而告终。
对于学生的评价,杨少敏也颇为无奈。她已有一年的语文授课经历,因为学生多,任务重,面对学生时保持充足而持续的耐性并不容易,她也在反思,学着像其他志愿者一样,语言表达更为温柔。
“山里面的小孩,见到新老师都是特别好奇、喜欢、热情。”杨少敏说。早在9月底,她便让班里的小孩每人写了一封信,由自己带到岜皓小学,交到学生手中,要求他们回信。“孩子们能看到的世界就只有眼前的这一点。”杨少敏希望,他们能通过这封信建立友谊,“看一下同龄人的世界和生活。”
颇令她难过的是,对于一些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岜皓小学的家长似乎并不在意。在一次家访中,四年级一名逃课学生的爷爷,难以回答志愿者“孩子去了哪里”的询问,也并不清楚其为何连续两天未到学校。而在支教即将结束之际,志愿者得知,这名孩子将被在外打工的父亲暂时接到广东。
手机游戏、短视频平台在农村小学生中日渐流行,杨少敏认为,“科技在发展,孩子们接触到这些是必然的,但网络上的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倘若缺少引导,会导致带来负面影响。”而现状是,很多家长也沉溺于“刷短视频”,对孩子来说难言引导。
2020年,杨少敏将结束两年支教生活。身处偏僻的乡村学校,杨少敏能够深深感受到,孩子们渴望未来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迷茫”,正如曾经的自己。但她从乡村走向城市,又返回乡村,已经成长到能够适应任何环境。杨少敏说,希望她所教过的孩子,终有一天会摆脱迷茫,在人生中找到方向。
新闻推荐
那坡县2019年公开考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告为进一步充实我县干部队伍,经县委、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面向那坡县外行...
那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那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