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知府三年 爱镇安一生□陆克剑

右江日报 2019-01-24 09:09 大字

明洪武二年(1369年),广西镇安府首任土知府岑天保因“旧治僻远”,将位于今那坡县感驮岩府衙迁至今德保县城关镇,清朝康、雍之后,广西边疆地区虽然大改流,但由于种种原因,镇安仍处于土流并治的状况。土官恣意妄为,流官统治黑暗,民不聊生。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从京城来了一位知府,他心系百姓、体贴民苦、整饬吏治、革除弊政、安边抚民,深受百姓的欢迎与爱戴。他,就是镇安府知府赵翼。

赵翼(1727年—1814年),字耘松,号瓯北,江苏阳湖(今常州)人。天性聪明好学,尤爱诗词古文,三十四岁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他诗才旷溢,学识渊博,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在乾嘉诗坛上,他与袁枚、蒋士铨齐名,被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赵翼年四十,乾隆特授其为广西镇安府知府。此事大大出乎赵翼之所料,他想,我业绩不差,为何不能留在京师而遭外放?他想推辞,并请求恩师傅恒代为上奏。乾隆召见赵翼道:“读书人原有不能办事者,汝在军机处久,颇能事,广西乃政简民淳之地,汝初任,留心练习,可自成好官。”赵翼只好从命。入镇安府之前,他查阅与广西有关的资料得知,镇安广袤八百里,层峦叠嶂、摩云插天,多瘴疠。历史上,南来做官有去无回,客死他乡者不乏其人。钮玉樵的《粤述》还记载:“镇安府有‘肉毬’‘肉脚’等怪异物出现,瘴毒尤甚”。带着忧惧和失落的心绪,赵翼于乾隆三十一年冬十二月离京赴任,次年五月抵达广西省城桂林,拜谒过巡抚官员后,便从漓江舟行,至右江田州境内,又行陆路,历经艰辛,于七月到达镇安。

安顿后,赵翼便巡视全境,了解民情,当他看到这里民俗淳朴,讼狱稀简时,心里很高兴。他多方探问“肉毬、肉脚”之谜,得到的回答是“人云亦云的无稽之谈”。他又向当地父老了解“瘴毒”一事,当地人说:“昔日城外满山皆树,故浓烟迷雾,凝聚不散,其下阴路终日不见天日,虺蛇之类多毒。旅居者或因水土不服或因虺蛇所伤,便说这里是‘瘴毒之地’,视为险境。今人烟日多,伐薪已至(府城)三十里外,是以瘴气尽散。”赵翼以史学家的眼光看待问题,他认为所谓“蛮方天混沌”,只是“天迟开凿留淳香”罢了,这正说明镇安这个地方亟待开发。他不认为这里有那么可怕,相反是一个很可爱的地方,“我行万里半天下,到此奇观得未曾(《树海》)。通过与郡民的接触和自己的所见所闻,赵翼的人生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认为,在朝廷翰林做官,挥毫染翰固然能发挥才能,体现个人的价值,而到镇安来,理好民事,造福一方,同样无愧于人生,应该“勉修循吏绩,抚字辑遐陬”,以答谢治下淳朴百姓,“称此膴仕”。

赵翼早年家境贫寒,乾隆六年(1741年),父亲去世,身为长子的赵翼无以养弟妹,杭家怜悯他,遂聘他为私塾课徒。乾隆十四年(1749年),私塾职被解雇,赵翼只好投奔作幕于京城亲戚,一面学习,一面挣钱养家。这段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使他对下层人民有着一种天然的同情心。赵翼目睹镇安人民生活十分艰苦,“篱壁穿多孔,栏房隔作楼,烧畬灰和土,接水木刳沟”(《镇安土风》)。可是,赋税却十分繁重,郡民往往刚纳完官粮,就不得不向仓官借食粮,仓官以每称45斤穗谷借出,按每称60斤收回。后来,又以购马济滇军为由,制作能装120斤的大筐,以小筐借出,大筐收回,郡民苦不堪言。赵翼查实此事后,公开宣布复用旧筐。为了防止仓吏作弊,他还下令下属在秤杆的60斤处穿一小孔,把秤砣的绳子穿挂固定后交由郡民自称。收谷当天,郡民凡挑两挑来都剩一挑回去,大家无不称赞赵翼是个好官。然而,辖内一些仓吏对赵翼的这一指令却拒不执行,归顺州仍然坚持“小筐借出,大筐收回”,州民陈恂等将此事向赵翼告状,赵翼立即差人将监仓吏、书吏等一干人缚置仓外示众,并把多收的穗谷退还州民。自那以后,其他地方的官吏不敢再胡作非为。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滇有征缅之役,赵翼奉旨离开镇安赴滇赞军事,镇安府一些官吏趁他不在,勾结作弊,坑害百姓。天保县令姜某与代理府事金某合谋,借口“民间田土无所凭,故易讼。宜按田给照,以息争端”(《镇安仓谷·田照二事》),想通过办理田照以聚敛钱财。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六月,赵翼结束在滇赞缅军务返回镇安,访知此事,立即下令制止。

赵翼在关心百姓疾苦的同时,开始关注山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他在巡视时发现归顺州州民在山上种植一种叫“八角”的香料作物,其枝叶、果实均可蒸馏提取茴油,并卖得好价钱。于是,将该树种引进天保县种植。由于气候、土质条件适宜,八角种植得到逐年发展。光绪十八年(1893年),新编的《镇安府志》中,就有天保茴油出口越南、法国的记载。

赵翼是个勤政、廉政的知府,他的足迹几乎踏遍镇安。他经常深入各地了解民情,每到一个村庄,都停下车马细听村民面陈疾苦。他深深地懂得官民关系的重要,“我到岂能春有脚,渠来自为昔无襦”。“欲苏剜肉谁先务,果疗燃眉敢后图”(《行边》)。他在《独秀山黑猴》诗中写道:“清节绝苞亘,平心理案牍,不与孽为召,安得崇潜伏。”他坚定地认为,只要自己立身正,为官清、执法明,就不会招来祸患。

赵翼在镇安为官实际时间只有两年多。然而,他靠自己的真诚和勤政,赢得了百姓的信赖,每出行,村民主动出来抬轿,争相把这位知府请至村中,进酒食如家人父子,村民奔走相告,父老妇孺,夹道膜拜,向知府诉说家常。至宿处,村民纷纷以土锉瓦盆盛来鸡豚酒醴献给知府品尝,完全不用地方州县接待。他在《檐曝杂记》中写道:“所欣民意安吾拙,相爱浑如鸟入怀。”他为自己能投入人民怀抱而感到无比欣慰,“镇安虽僻自堪豪”(《寄别镇安》),“在任原思死葬峒”(《感赋》),他为自己能到别人闻之变色的“瘴疠之地”做事感到自豪,并愿意把镇安作为自己最后归宿的第二故乡。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三月,赵翼因事赴省城桂林,途中在贵县停留时,得知乾隆特旨调广州任知府。事情处理完毕,赵翼即从桂林启程赴任,未能与镇安士民告别。他派人接家眷离开镇安时,镇安府城家家户户无不设香案相送,表达了民众对这位贤太守的尊敬与爱戴。赵翼到广州任职半年后,归顺州州民陈恂等七十多人长途跋涉四千余里,将万民伞送达广州献给赵翼。甘棠有荫,赵翼心中装着百姓,百姓自然对他难以忘怀,三十多年后,当地群众在莲花九更山口(今属田阳县)为赵翼立下生祠,四时虔奉弗替。光绪十六年(1891年),又在府城阳明书院为他立报功祠,表达了镇安各族人民对他的崇敬与怀念。

出知府三年,爱镇安一生。在赵翼的宦海生涯中,他经历过为官京师的荣贵,担任过膏腴之地的广州知府,升任四品的贵州兵备道台。当回忆起自己的宦游经历时,他总是念念不忘在镇安的日子,“每数平日宦途,辄念镇安不置也”(《瓯北先生年谱》),甚至到了晚年,他还常梦见在镇安那段美好的时光,随手写下多首赞美镇安、思念镇安人民的诗篇。

参考文献:梁扬、黄海云《古道壮风·赵翼镇安诗文考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新闻推荐

百南乡“百南新苑”安置点举行入住仪式

本报那坡讯近日,那坡县百南乡在百南街举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百南新苑”安置点集中搬迁入住仪式,迎接贫困户入住新居。...

那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那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