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拾贝 □莫维铭

右江日报 2018-12-28 09:09 大字

十一月,正是深秋时节。为完成一项专题调研,我和报社记者同仁到靖西、那坡走村入户进行采访。所到之处欣喜连连,除了获取采访所需的素材之外,一幕幕温暖难忘的画面也深深地烙在心底。

镜头一:

靖西市安德镇三西村

从靖西市区出发,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一踏进村口,眼前村舍俨然,到处是蓊蓊郁郁的绿植,浓浓的乡村气息迎面扑来。金灿灿的稻谷,翠绿绿的冬菜,熟透透的柿子,清香阵阵飘溢四野入心入肺。继续前行于树林茂竹间的乡村小道,伴随和风荡起树叶的沙沙声,欢快的虫鸣鸟叫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路边房前屋后各种柑橘、柚子缀满枝头,有的熟透了掉落地上,无人理睬。田间鲜黄的油菜花星星点点绽放,蜜蜂嗡嗡飞舞其间采着蜜。部分已收割的稻杆整齐地收拢在田埂上,空旷宽阔的田野人影难觅。几只肥硕的花毛母鸡领着小鸡在田间觅食,几只威武的公鸡顶着大红冠昂首闲散地踱来踱去,不时引吭高歌,像是骄傲炫耀又像是守护领地,给寂静的村庄增添一份温馨、安详与恬淡。久居城市,看惯了车水马龙人潮拥挤,看惯了钢筋混凝土造就的林立高楼,忍不住感叹: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也不过如此吧!暗自纳闷这么美的地方怎么见不到人影呢?

聪明的镇长看出了我们的疑惑,呵呵一笑说,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村子里留下的大多是老年人和小孩儿。该村今年刚刚被市委评为产业兴旺村,支柱产业是种桑养蚕。但由于季节已过,已经看不到大片大片墨绿的桑叶和密密麻麻的蚕茧,有一些遗憾。镇长察觉我们的失望后,边领路继续前行边介绍。该村一直有民间手工艺编织的悠久传统,家家户户种植竹子,擅长编织竹具,有竹篮、藤椅、竹篾、竹席、簸箕、鸟笼等等。由于工艺精细,外形美观,质地俱佳,深受顾客青睐。加之销路渠道顺畅,经常供不应求。村民仅靠这项手工艺的收入就十分可观。挨家挨户走走看看,看着村民用勤劳与智慧编织出来的那些种类各异、大小不一、精巧别致的竹具,心中油然升起一种快慰与欣喜。但隐隐约约间还是忍不住担心:一直以为是因为生计艰难才外出务工,这里环境优美生活无忧,年轻人仍然选择外出,孩子交由老人照顾,村庄下一代的希望在哪里?这是得到了还是失去了呢?

镜头二:

那坡县龙合镇信合村

该村位于龙合镇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只有两公里。从靖西市安德镇出发,沿着新修的二级公路行驶,半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位于半山上的信合村部,感觉既亲切又陌生。亲切的是我是龙合人,虽然老家离信合村还有50公里的路程,但踏上家乡的土地就深感踏实和温馨。在龙合初中上学的那会儿,就知道班上一些同学在这里土生土长,也听闻过信合村简单的过往。陌生的是信合村不是想象中那么静谧、生态、绿色、环保。在这片只有几平方公里面积的土地上,埋藏着丰富的铝土矿资源。几年前的一天,挖土机隆隆而过,使这个千百年来宁静的村庄不再宁静。我们抵达的时候,矿车来往穿梭,尘土飞扬翻卷。但欣慰的是,从父老乡亲们的脸上,看不到一丝焦躁、不安以及忧伤,他们有说有笑和我攀谈。更惊喜的是,在这个常年缺水少雨,略显贫瘠,只适宜种植玉米和红薯的地方,老百姓的精神世界却一点都不荒芜与空虚,他们的文化生活十分丰富。该村被市委评为乡风文明村。传承多年、老少喜看的春牛舞是该村响亮的文化招牌。逢年过节,以春牛舞这样的方式释放他们的快乐与祈祷。因风格鲜明、流传悠久,春牛舞还入选了第六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就是这样丰盈的精神世界让他们静极生慧,和颜悦色,每一张脸都从容憨厚,温和有礼。信合,信任而合美,名副其实的乡风文明村啊!期望这里的村民们不受干扰能继续代代传承信合的美德和人文。

镜头三:

那坡县德隆乡德康村

该村距离县城所在地只有15公里,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已获得治理有效村。种植的各类产品得以近距离销售,还享受到边境线上0~15公里的优惠政策。村“两委”凡事集体决策和社区互帮互助的有效治理,让该村一直以来和睦相处,和谐共事,村规民约井然有序。采访座谈空隙,到村部办事大厅了解群众办事流程,只见几个村干旁若无人,埋头苦干,全然不觉我们的到来。当我以半生不熟的当地壮话和他们招呼的时候,他们先是惊讶,继而开始还有些拘谨的氛围顿时活跃起来,拉家常、聊农事儿、叙民俗、话脱贫、谈教育,不时有欢声笑语。当起身要赶往下个采访点的时候,他们拉拽着非让我们检查他们的新饭堂,拗不过,只好向饭堂走去。当走进饭堂的那刻,惊呆了!眼前满满一桌丰盛的饭菜,土鸡、豆腐、榨粉、豆角、青菜……一样不少。他们说是特意为我们准备的早餐,这些早餐都是他们自种自养的原生态食材,这让我们左右为难。盛情之下我们不得不坐下来享受如此特别而丰盛的早餐。边吃边闲聊着,不久两杯“玉米汁”下肚,开始让不善饮的我脸红耳热,知道再不迅速逃离,将被更大的热情包围淹没。那天特殊的早餐,让我印象深刻,德康人的热情好客难以忘记!返程的路上,一直思考,除了宣传该村治理有效经验之外,还再做些什么呢?

镜头四:

那坡县百合乡百合村

驱车到达百合村已是中午。太阳暖暖地照着,让这个被评为生活富裕村的村庄笼罩在道道金色光芒里;潺潺缓流的小河波光粼粼,在村部右侧蜿蜒而过,让人舒心,惬意。

该村仅靠运输、建筑人均年纯收入就达到了生活富裕的标准,加上其它种养产业,群众早已过上富裕殷实的生活。采访之余,在干净整洁、宽敞舒坦的巷道上闲适地走走看看,满眼翠绿夹杂着红黄,已是秋色满目,偶尔传来一两声鸡鸣狗叫,一幅清幽恬静的乡间秋景图。正享受地举目四看,一年轻村妇挑着担子迎面而来,主动搭讪,她便驻足停下和我交谈。看到搁置一旁的担子里有黄灿灿的土芭蕉,忍不住垂涎欲滴,问可不可以买?村妇呵呵一笑说不卖也不要钱,是拿来喂猪喂鸡的,要是喜欢就拿来吃,边说边拿起一挂放在我的手里。在城里难以买到的原生态土芭蕉在这里却是猪鸡的口腹美食,让人忍俊不禁。围上来听我们闲谈的一位老大娘知道我在城里生活,喜欢她们的土芭蕉,让我稍候片刻便急匆匆到自家给我摘了几挂。那一刻,怀揣黄色饱满土芭蕉的我感到一股暖流在心中轻盈涌动……富裕殷实的生活并没有改变村里人的淳朴善良,好客热情,这是多么欣慰啊!

镜头五:

那坡县平孟镇念井村

一路风尘仆仆,一路饱览叠翠旖旎的边陲风光,一路盘山越岭终于来到了那坡县平孟镇念井村。这里与越南山水相连,一山之隔,是一个中越边境线上的边陲小村,也是我生命中的重要驿站。小学五年级,背井离乡怀揣梦想随二哥到这里求学读书,这里被我视为有养育之恩的第二故乡,多年来一直让我魂牵梦萦,她对我的影响不言而喻。同时,这里还曾经是炮声隆隆、弹痕遍地的地方,是自卫反击战最前沿的阵地之一。采访结束之后,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迫不及待赶往念井小学给孩子们捐赠我的散文集及一些图书教具。走进校门看到孩子们早已整齐排队迎候,激动得无以言表。隔着三十多年悠长岁月,再次回到母校的亲切感,让我仿佛年轻了许多,也仿佛一下找回了童年的记忆。当年校园里的钟声、玩伴的笑容、老师的鞭哨、简易的书桌……一点一滴在脑海里一幕幕浮现,清晰如昨,眼眶瞬间湿润了。递给孩子们书籍的时候,看到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目光是那么晶莹而有神,仿佛看到了当年我的模样,心底不由泛起层层暖意。希望那天我的出现、微不足道的捐赠、我的散文集能在孩子们斑斓的心田撒下一颗希望的种子,为念井更美好的明天尽一份绵薄之力。祝福您,我的第二故乡!

新闻推荐

那坡3个扶贫车间助推易安户稳定脱贫

本报那坡讯近日,那坡县方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那坡县华伟服装有限公司、那坡县伟兴塑胶制品厂3个扶贫车间陆续投产,给...

那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那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