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产业演绎脱贫攻坚的“那坡故事”
(上接第一版)
“村民看到了种桑养蚕的好处,已经认可了这个项目。”口角村“第一书记”冯显云说。这位口角村村民再熟悉不过的“第一书记”来自广西大学,本已经结束了两年的驻村工作,但他主动申请延长驻村时间。
说起种桑养蚕,自治区蚕桑首席专家陆瑞好说:“那坡把种桑养蚕作为脱贫致富的产业来发展是走对了,在‘立桑为业\’的基础上,可充分利用蚕桑资源,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收入。”
“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那坡长期以来以传统的水稻、玉米加养猪为主要发展模式,生产结构非常单一,群众经济收入来源少,农民脱贫致富难。”那坡县农业局局长李官利介绍,那坡依靠种桑养蚕以来,已累计发展桑园10.08万亩,覆盖10046户农户,其中贫困对象4454户,占44.33%,正在努力向“全国优桑优茧优丝强县”迈进。
自身要发展,离不开外力支持。作为东西部扶贫的对口单位,那坡县利用深圳市龙岗区2600万元的帮扶资金,建设桑蚕产业示范园。目前,已建成85个大蚕房,新发展500亩的示范园,带动了1000多名贫困群众发展产业。龙岗街道下辖的5个社区与那坡县合群、红泥、达腊等5个深度贫困村结对,为每个村捐赠35万元,帮助发展桑蚕产业和村集体经济项目。
中药材种植——石头窝里出“奇兵”
“好种又好卖,脱贫致富快。”那坡当地流传着种植板蓝根的口号。走进那坡县平孟镇念井村,这个与越南仅一山之隔的小山村,由于常年缺水,边民将村名起为“念井”。但是,一次偶然试种的紫背板蓝根着实给当地村民带来了脱贫希望。
说起紫背板蓝根,那坡县中草药办主任程德锋可是有一肚子话讲。2012年,时任念井村党支部书记的程德锋在自家的3亩山地里种植紫背板蓝根,当年亩产达3400公斤,每公斤0.8元,收益远远高于种植玉米。
“我们这里缺水,边民主要以种植玉米等耐旱农作物为主,产量低、效益低,仅够维持基本生活。”程德锋说,一开始自己试种,乡亲们担心没收益,后来大家看到种板蓝根收入高,就跟着种了起来。如今念井村家家种植的紫背板蓝根,已经发展成了村里的支柱产业。
李官利同样对板蓝根“一往情深”,当年正是他担任平孟镇镇长时,带着程德锋一起闯市场,背着箩筐就去了玉林中草药市场卖板蓝根。如今,那坡的板蓝根已经在石头窝里扎下了根,并且形成了几万亩的规模,越来越多的中草药商到那坡来收购。
程德锋介绍,如今,那坡完成新种中草药面积8316亩,累计完成中草药种植面积28697亩。全县贫困户种植中草药面积为8674.6亩,发展中药材产业的贫困户有2347户,占全县贫困户11.4%。截至目前,贫困户发展中草药种植产量预计为1.12万吨,产值约1030万元,发展中草药种植的贫困户户均增收3515元。
“今后我们不光要种板蓝根,而且要通过引进更多的加工企业,实现板蓝根升值,让种植户有更多的收入。”程德锋自信地规划着。
边关贸易——友商脱贫有实招
“一趟车进出关走几百米,收入25元,一天8趟左右能有近200元收入。”边民曾西里说,虽然收入不高,但养家糊口没问题。
在那坡县平孟街,几乎家家都有人买车参与边贸货物转运。平孟街没有什么田地,边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是靠拉货。
那坡县委宣传部长马方介绍,边贸发展对贫困边民脱贫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在政府组织下,边民成立合作社,有序参与边境贸易。
为鼓励贫困边民参与边贸,那坡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参与边贸的贫困边民提供10万元以内、3年以下、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信贷支持。
一系列政策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有加工企业落地,才能安排贫困户就业。”平孟镇镇长何寿山介绍,平孟镇引进峰光食品厂落地,项目投产后,年生产加工副食品(坚果)两万吨,可实现年产值4亿元、年利税800万元以上,可安排贫困户就业500人。
平孟镇党委书记黄海波介绍,边境每一个贫困村都建立了边贸互助合作组织,边民通过委托经营获得收益分红,增加收入。吸纳贫困边民互助合作经营、带动增收效果好的户主合作组织,在贷款贴息、贸易设施建设等方面将获得支持。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那坡边境对外贸易总额完成25.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9.38%。随着边贸的快速发展,贫困边民脱贫的步伐更快更稳。
如今,电子商务也逐渐发展起来,“边境贸易+电子商务”的扶贫新模式带动了50个贫困边民积极加入电商创业行列,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实现了“鼠标一点,土货出山”……
(原载《农民日报》2018年8月4日4版)
新闻推荐
本报那坡讯近日,那坡县人民法院在县人大代表的监督下公开宣判了一起合同诈骗案,以合同诈骗罪判处隆某某有期徒刑二年六...
那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那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