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后”女子:软陶手工坊成就创业人生□凌箐璐
3月31日上午,在位于那坡县幸福新城迎曦食府后排小巷的软陶手工坊门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揉搓、捏塑、镂刻……一群小朋友和年轻人正分别围着两张桌子享受着手工制作DIY软陶工艺品的乐趣,其中也有不少前来咨询参观的顾客。
笔者看到,不算宽敞的手工坊布置得干净整洁,在四周靠墙的橱柜上摆放着各种新颖别致且富有创意的软陶工艺品,有惟妙惟肖的黑衣壮人物场景造型,有栩栩如生的花卉、动物,有个性独特的项链钥匙挂件、五彩斑斓的图腾壁画,表现出作者精湛的技艺与细腻的表现力,让人赞叹不已。软陶手工坊的店主张雅雯介绍说:“这里既是展览室,也是上课的教室,这些软陶手工作品有些是老师做的,也有部分是学生做的。之前经过三个多月的营业期,我们招收了一批学员,今天周末又有新的家长带着孩子来学习。”说起软陶,不善言辞的张雅雯打开了话匣子。
1984年出生的张雅雯是那坡本地人,之前常年在外地打工,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了软陶手工艺品,看着造型逼真、视觉效果新颖的工艺品,她顿时一见倾心、爱不释手,于是便萌生出学习软陶技术的想法。2016年,她毅然辞掉收入稳定的工作,前往北京的专业软陶培训机构学习软陶工艺技术。虽然只有初中文化,没有任何绘画、艺术功底,但她凭着一股倔强的劲头,每天勤学苦练十几个小时,终于掌握了手工制作软陶的技术。
2017年,学成手艺的张雅雯返回家乡。“软陶制作通常被大众误解为橡皮泥制作,其实它是集捏画、雕塑于一体的艺术。刚开始我做的作品都是以模仿图形或已有的形象为主,缺乏原创,没有灵性。慢慢地,我意识到生活才是最好的素材,凭借制作者的意念捏造成型的作品才能将软陶的艺术价值更好地体现出来。”张雅雯说,她自己创作的第一件作品是凭借儿时的记忆把外婆老家的老房子用软陶手艺还原出来,她还通过软陶把那坡县的感驼岩景区制作成立体逼真的工艺品,甚至连黑衣壮人物、身边的朋友都成了她创作的源泉。“创作软陶作品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制作作品《老家房子》我就用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同时还要把瓦片、木梯、晒台这些生动的细节做出来,作品才会生动有趣。”张雅雯告诉笔者,在创作软陶的过程中,她充分体会到了软陶带给她的乐趣和创作激情,“有时候软陶不仅只是一个手工艺术品,更是生活真实经历的场景缩写。”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虽然DIY软陶工艺品在大城市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了,可是在那坡本地知道软陶的人并不多。“创意软陶工艺品可以自己动手制作,既适合小朋友,又适合年轻人,我想我应该把软陶工艺与本地的黑衣壮文化融为一体并传播出去,让更多的家乡人有机会接触到这门手艺。”于是她用自己打工赚来的钱和向亲戚朋友借的钱租下了一间约60平方米的工作室,并购买设备、置办手续等,在那坡县城开了一家软陶工艺品手工坊,并取名为“镇安软陶坊”,于2017年底开始营业。手工坊成立不久,便招收了20多名学员。正在那坡县实验小学读三年级的8岁小学生黄紫悦告诉笔者,这个学期每个周末妈妈都带她到“镇安软陶坊”学习软陶手工制作,经过参加几期培训班,她已经能够熟练地制作海绵宝宝、南瓜灯等简单的手工艺品,今年“三八”节她还特地亲手制作了一个软陶钥匙扣作为礼物送给妈妈。在手工坊现场,笔者还看到几名高三的女学生,她们表示在紧张的学习空闲之余,偶尔会抽空到这里制作软陶工艺品,可以借此调节紧张的情绪,放松心情,更好地备战高考。
目前,“镇安软陶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顾客前来体验手工制作陶艺的轻松与乐趣,也有客人特意来定制软陶饰品和工艺品。“客人一般都是通过网上下单,我们接到的订单有本地的,更多的是外地的,有的是提供自己的照片要求我为他们制作人物肖像公仔,有的是定制富含浓郁民族风情的挂饰或摆件等物品,我会根据买家不同的需求为其设计不同的主题风格,努力获得顾客的认可。”张雅雯为自己的软陶事业规划着未来,她打算进一步扩大软陶手工坊的发展规模,并联系县妇联等部门建立一个软陶手工培训基地,在将软陶技艺传承并发扬光大的同时,帮助更多的妇女实现就业梦。
新闻推荐
本报那坡讯“今年,政府将提高财政支出的公共性、普惠性,更多地向‘三农\’、民生等领域倾斜,在发展中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3月12日下午,市公安边防支队那坡县边防大队的官兵们来到那...
那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那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