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新时代广西故事 广西日报社“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综述
本报记者陈强
入乡村,感受乡村振兴新变化;到城市,体会简政放权新气象;走海边,书写“一带一路”建设新成效……
按照中宣部和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关于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报道要求,自去年12月以来,广西日报社精心组织策划了“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分阶段集中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鲜活生动的报道和融媒体产品,讲好新时代广西故事,进一步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八桂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走基层感受新时代
近年来,我区重点推出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新时期有了新气象、新作为,变化显著。
“只有走到最基层,走到百姓身边,才能记录下最真实的变化。”参与采访活动的记者闭初建说。
广西日报社组建若干个重点报道组分赴全区各地,发扬“走转改”精神,采取蹲点调研的方式,沉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去感受那些新变化。
17年前,本报一篇《西马悲歌愁断肠》记录了那坡县平孟镇念井村西马屯的艰难,反映了边境0-3公里区域内的深度贫困景象。如今,记者徐顺东再次走进西马屯,看到的是边民有了增收产业,昔日的“悲歌”正变成新时代的“欢歌”。
在贵港市,记者唐正芳采访了广西首家行政审批“中介超市”。贵港市通过这家“中介超市”,将投资项目中介服务时间大幅压缩,项目建设开启“加速度”。
在“一带一路”建设实施背景下,梧州市挖掘资源,提出了六堡茶销往海外的战略。由此,数百年前的茶船古道再次焕发生机活力。记者赵超通过走访梧州粤桂特别试验区和茶船古道,深刻体会到了“老树发新芽”的转变,并撰写深度报道《茶船古道说新语——“一带一路”带火六堡茶产业链》。
全州、灌阳、兴安……重走在红军长征时洒下热血的土地上,记者吴丽萍感慨万千——走进新时代,这些红色资源带富了一方群众,“重走红军路”在桂北成为旅游业的重头戏,穷乡僻壤、深山老林由闭塞走向开放,展现了良好的新风貌。
深挖掘展示新气象
在活动中,广西日报记者深入挖掘我区各项工作的成功经验、做法和成效,并通过一系列的深度报道进行鼓与呼。
山高地偏、交通落后,自然生态环境脆弱,该如何“摘穷帽”?乐业县找准定位,大力发展有机猕猴桃、有机茶、有机米、有机牛等有机产业,带动当地2万多人脱贫致富,实现了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的双赢。为此,记者陈强采写了《找准抓手“摘穷帽”——看乐业如何实现生态保护与群众脱贫“双赢”》一文在头版刊发,对“乐业经验”进行推广。
《重构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武鸣区打造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观察》一文的背后,是一个乡村振兴的鲜活经验。记者邓盛龙介绍,农村土地“小块并大块”,不仅重构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江春水,推进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此,他进行深入采访,写出这篇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的报道。
海运与铁路运输各有所长,两者一旦有机衔接,就能形成强大合力。记者王克础在钦州市采访时,了解到该市实施海铁联运这一成功实践,对广西建设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有着特殊意义,为此采写了深度报道《海铁联运畅通“一带一路”——钦州市发力建设南向通道陆海枢纽城市》。
融媒体聚焦新作为
把新时代的广西故事讲好,是这次采访活动的主要目的。
活动开展近两个月以来,广西日报分阶段推出了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和改善民生、宣传十九大精神等系列报道,充分展示了我区各行各业在新时代的新气象、新作为。
在体裁上,既有深度解读,又有记者手记谈直观感受,还有评论文章开展点评。形式上,除了平面媒体展示,还有网站PC端、手机报、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多媒体参与。
同时,充分依托“广西云”融媒体生态系统,对采访过程、报道内容进行全方位展示。如广西新闻网在重要位置开设“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专题,在首页、新闻中心、手机广西网重要位置转载刊发相关稿件。
自2017年12月4日活动开展以来,截至1月26日,广西日报刊发相关稿件143篇,旗下广西日报客户端及法人微博、南国早报两微一端、广西新闻网及其两微一端、手机报、手机网、南国今报两微一端等发稿共480多篇,新媒体产品阅读总量2900多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新闻推荐
2017年7月4日,家住那坡县百南乡甲柳村桂林新村的6岁苗族儿童小陶不慎从二楼摔下。经医院诊断为重型脑颅损伤,全身多处骨折,需要及时实施手术。十余万元的手术费让小陶这个贫困户家庭举步维艰。...
那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那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