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许家诚:与贫困“死磕”到底

右江日报 2017-11-22 11:02 大字

劳作中的许家诚,背后是他养的马。

近日,笔者随那坡县社科联派驻该县大华村第一书记岑海兰、结对帮扶干部卢金明到大华村开展扶贫工作,在入户过程中了解到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许家诚(独身1人),为了摆脱贫困,独自饲养2头猪、4匹马,白天参加村屯道路硬化,深夜10点钟才摸黑上山割马草,以至于劳累过度在道路建设工地上晕倒的感人故事。笔者被深深打动,久久不能释怀。

许家诚是那坡县大华村果农屯人,1966年出生,一米五的个头,忠诚老实,手脚麻利,话不多。年轻时由于家庭极度贫困,一直娶不上媳妇。2007年,40多岁的他经人介绍到同乡那化村谷那屯一户单亲家庭上门做继父。在那化村生活期间,他勤俭持家,建起了新房,但由于与家庭成员关系不和,于2013年返回原籍大华村果农屯居住。返回原籍后,单身的许家诚自己动手搭棚起灶、开垦种地,帮人放牛砍草打零工,积攒下3万多元。在乡亲们的帮助下,从2015年底开始,自己扛水泥、搬砖头,挖基、立柱,自力更生,不等不靠,建起了一层3开间91平方米的砖房,并装修一新。村民们都说他是一头不懂累的“牛”。当地政府及时送来了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引水、拉电到户,县社科联还为他解决了电视和信号接收设备,许家诚终于有了一个像样的家,达到“八有一超”脱贫标准,于2016年底实现脱贫。

虽然许家诚已年过半百且独身一人,但他不安于现状,从他骨子里透出一种不甘落后、不甘贫困,要与贫困抗争的斗志。今年以来,在驻村第一书记和结对帮扶干部出谋划策下,他用产业扶贫到户资金和外出务工积攒下来的一万多元钱,买了2头小猪和3匹母马、1匹公马,发展起养马产业,同时还种了2亩玉米、3亩水稻。试想,一个50多岁的人,自己养两头猪、4匹马,还种田种地已经很累,但当他看到热火朝天的通屯道路硬化建设场面,他按捺不住了心中喜悦,他说:“我再忙再累也要参加村里的道路建设”。他白天帮工程队搬水泥、拉沙铺面,请工人到他家食宿,晚上才摸黑到山上捡猪菜、割马草,料理家务。由于劳累过度,今年9月25日在规后屯至和平屯道路建设工地,正在扛水泥的许家诚突然晕倒在地,不醒人事,工人们合力将他送到乡卫生院治疗。但他只在医院疗养1天,又急忙赶回建设工地。

通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大华村已经通硬化路到村,10个自然屯均已经通砂石路以上道路,其中华上、华下、果农、达六、达干5个屯均已经通水泥硬化道路,规素、规后、那牛、定农、和平5个屯均通砂石路,目前正在进行道路硬化建设。该村发展特色产业有八角1500亩、杉木600亩、桑园500亩、油茶400亩(其中软枝油茶200亩)、西贡蕉50亩。成立了村便民服务公司、稻田养鱼合作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015年底经精准识别,全村共有54户贫困户,2016年已脱贫12户44人,2017年已达到“八有一超”脱贫标准预脱贫35户143人。在许家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贫困“死磕”到底的精神感召下,全村贫困群众不等不靠,发展产业,争相脱贫的氛围蔚然成风。

现在,许家诚最大的心愿就是通过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使生活更加美好,同时,也盼望能够找到另一半,成个家。

新闻推荐

百南:着力打造旅游名乡

本报那坡讯近年来,那坡县百南乡以创建那坡县特色旅游名乡为契机,依托地处中越边境老虎跳跨国大峡谷的优势,精选旅游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多方面优化旅游“硬、软”环境,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找准特...

那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那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