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干栏
有这么一座博物馆,不在人潮汹涌的闹市城郊,而是独立于千山万壑中的大石山区腹地,如一位独居深山的少女,期待有缘人前来揭开她神秘的面纱,它就是——广西黑衣壮生态博物馆。几年来我数次走进这一知名建筑,深切感受到,它将黑衣壮文化保护与传承,融入民族文化保护的大潮中,它的存在无疑具有非凡的意义,同时也反映了一种沧桑无奈。
该馆位于那坡县龙合乡共合村达文屯。从外形看,博物馆建筑呈“n”形结构,由3栋干栏式房屋连接而成。自古黑衣壮群众居住的都是干栏式建筑,这与他们生存的环境有关,黑衣壮群众聚居区群山绵延,交通闭塞,加上地处亚热带,气候温热多雨,瘴气浓重,先民便根据这些气候和自然条件,就地取材,发明了用木料、石头、泥巴建造的干栏式建筑,主体三层结构,一层圈养牲畜家禽,二层住人,三层堆放粮食,外墙由木条或竹子围住后再糊上红泥浆,冬暖夏凉,干燥通透。
在博物馆二楼展厅,有陈列实物和文字、图片介绍,共展出200余件文物和上千张照片,这些展品和图片全面展示了黑衣壮干栏建筑、服饰、银饰、山歌、饮食等文化习俗,充分展现了黑衣壮文化底蕴和魅力。展出的实物主要是黑衣壮群众日常生活用具、服饰和劳作用具,其中黑衣壮的服饰特别显眼,黑衣壮的服饰黑得抢眼,除有少量的其它颜色简洁装饰外,不论男女,从头到脚主要是黑的,服装用料是传统的自种自纺、自染自缝的土棉布。
为什么生态博物馆选址在达文屯?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在当时的达文屯仍保持着千百年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其古老的民族文化加上独特的地理环境,构成了独具魅力的、完整的文化生态,是研究黑衣壮文化的理想之地,所以自治区文化厅确定在此建设黑衣壮生态博物馆,并纳入“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1+10工程”,与靖西旧州生态博物馆、龙胜龙脊生态博物馆一起,形成壮族生态博物馆系列,构成各具特色的壮族文化保护区域。
现任那坡县博物馆副馆长李朝兵直接参与了这座堪称该县最大,也许是最后一座干栏式建筑建设的全过程,是博物馆从开工到最后完工的见证人。在博物馆的建设过程中,李朝兵收获了一组完整的干栏建设照片,他把这组照片命名为“最后的干栏”,目前这组照片陈列在博物馆展厅内。站在这组照片前,你会被那宏大的气势、精湛的工艺、热闹的场景、精美的造型所震撼。
站在博物馆门前的小广场上,眼前的达文屯一览无余,可是,我看到的几乎是高高低低的钢筋混凝土的村庄,只有零星的干栏木屋点缀于其间,也是破烂不堪,那是主人久出打工的农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将被推倒拆除,直至村庄变成清一色的钢筋混凝土的小小丛林。我曾和一位屯里的老人谈过这事,他说:“水泥楼坚固、防火、卫生、经久耐用,这些是木楼比不了的,再说,大家都建水泥楼房,你不起会被人看不起,哪家姑娘愿意嫁到只有木房的家呢?!”他说的是实情。事实上,这几年来,每次到达文屯,我都会看到一些干栏木屋消失,直至形成今日的景致。李朝兵当初为这组照片的命名,不幸被言中、应验了。
现在具体的情形是:一座富有黑衣壮特色的博物馆,在村头的高处,守候一片钢筋混凝土的黑衣壮村庄,不能不令人感慨。也许,有些东西的流逝是不可挽留的,正如有些新生的到来亦是不可阻挡一样,人和社会都要不断在前行的路上。
新闻推荐
为边疆巩固边境安全作贡献 ——公安边防官兵收听收看十九大开幕侧记
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隆重开幕。当日,市公安边防支队组织机关和各基层单位官兵收听收看十九大开幕。在市公安边防支队驻地大会议室,官兵们早早地聚集在电视机前,唱着《中国人民警察警歌》,表达...
那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那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