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那坡打造“宜居乡村”建设升级版

右江日报 2017-07-20 09:34 大字

本报那坡讯那坡县在持续推进清洁乡村和生态乡村活动基础上,从今年起至2018年,集中开展宜居乡村建设活动,把宜居乡村建设活动作为统筹城乡发展,营造“三大生态”、实现“两个建成”的重要工程,摆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对宜居乡村工作系统谋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大力打造“美丽那坡”乡村建设升级版。

开展“产业富民”专项活动。围绕“制定1个村级经济发展计划、培育1个带动农户增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1个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发展1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建设1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的“五个一”目标,深入推进农村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市场化、品牌化“五化”建设,实施“产业富民和村级集体经济谋划、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三品”提升、生态养殖、林下经济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农旅结合休闲农业、科技推广和改革创新、农产品保鲜加工和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社会化服务提质”十项进村行动。力争到2018年底,全县“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农村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产业对农村发展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全县所有行政村基本实现“五个一”目标,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农村活力显著增强。

开展“服务惠民”专项活动。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为目标,完善乡村公共服务载体(平台),以节约资源和方便村民为前提,整合现有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农村社区服务站、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村级政务服务中心、村小学旧校舍等资源,建设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明确建设标准,明确服务功能,落实人员经费,重点做好“村级就业、社保经办、教育助学、卫生健康、群众文化体育、法律”6项服务,努力让农民群众办事不出村;全面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加快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脱贫攻坚政策有效衔接,逐年提高全县农村低保平均保障标准,缩小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的差距;打造乡村多功能文化阵地,加强乡村文化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国防教育,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建立和规范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及时化解民间矛盾纠纷。力争到2018年底,实现全县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行政村的就业服务、儿童福利督导员配备、基础教育阶段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在校(园)在籍学生资助、对农村建档立卡扶贫对象接受中等以上教育的学生补助、参加48所技工院校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家庭“两后生”技能培训服务、村卫生室建设、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全覆盖;以乡(镇)为单位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达100%;广播综合覆盖率和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开展“基础便民”专项活动。大力推进“三改六提三增”工程(“三改”:实施农村改厕、改厨和改圈工程;“六提”:统筹推进农村垃圾治理、道路通行、饮水安全、村屯特色、住房安全和能源利用水平提升工程;“三增”:增强农村供电能力、通信能力、公共照明能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深化乡村规划建设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乡土特色建设示范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打造“美丽那坡·宜居乡村”风景线,做好古树名木和大树的保护管理,严禁砍伐和买卖,使之成为彰显特色、凝结乡愁的文化载体。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贫困村道路硬化、饮水安全、电力保障、危房改造、广播电视等项目建设,因地制宜解决贫困村通路、通水、通电、通互联网和住房等问题。力争到2018年底,完成约6390户(2017年3500户,2018年2890户)农村厕所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左右;完成6390户(2017年3500户,2018年2890户)农村厨房改造,农村清洁厨房普及率达到60%以上;完成1000户(2017年500户,2018年500户)农村畜圈改造,人畜混居改造完成率达到50%以上;全县90%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59个脱贫摘帽贫困村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完成农村公路整治隐患里程19.4公里以上和59个脱贫摘帽贫困村通20户以上村屯道路建设项目;完成2260户9217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入住目标,基本完成4315户(2017年2299户,2018年2016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完成所有行政村宽带信息网络全覆盖等。

□陆治蓉

新闻推荐

那坡签约总投资14.55亿元重点产业投资项目

本报那坡讯6月27日,市政府在深圳举行重点产业投资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那坡县组织相关部门参加,并在活动中成功签约4个重点产业投资项目,总投资14.55亿元。在当日签约活动中,该县与中燃燃气...

那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那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