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助振兴 “穷窝”变“金窝”
本报记者王春楠通讯员王小秋
者浪乡么窝村坐落于隆林各族自治县县城周边的高山上,这个以苗族为主的村落曾是该县的深度贫困村,精准识别时贫困发生率为35.97%,于2019年整村脱贫摘帽,2020年剩余6户27人全部脱贫。如今,全村迈进小康路,各族群众亲如一家、团结一心共促乡村振兴。
打造“火车头”建强党支部
一个支部就是一面旗帜,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农村,党支部就是民族团结进步、实现乡村振兴的火车头。
么窝村党支部不断强化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从搭建乡村振兴学堂、博士大讲堂、升国旗·微宣讲、乡村夜话等学习宣讲教育载体,到以现场党课、微党课提升党课活力,党支部和农村党员在民族团结进步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更加明显。2021年么窝村顺利创建“自治区三星级农村基层党组织”。
“以前,村里的党支部组织生活比较单一,活动场所有限,党员参与率也比较低。现在,党支部工作活力、工作规范有了很大提升,我们对每次组织生活和支部活动有了很高的期待,大家的参与感和获得感都更强了。”么窝村的老党员王正文说到。
发展山茶园装上“造血机”
么窝村海拔1000米的茶园,是该村一道靓丽风景线。近年来,么窝村依托2000亩现代茶叶产业示范园,每年带动近100名群众在茶园务工,人均增收近1万元。“采茶每天收入100多元,工作时间灵活,也不耽误在家照顾小孩。”苗族群众李英玲高兴地说。
在茶产业的带动下,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由原来简单的“输血”到自我“造血”的转变。去年以来,么窝村村集体向公司承包经营了470亩茶园,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注册商标和成立公司,实现自主经营成品茶叶。
么窝村由“穷窝”变成“金窝”。今年,村集体经济茶园直接为村集体增收14万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首次突破20万元,人均年收入提高到现在的15000多元。么窝村也首次被百色市评为2020年度“产业兴旺”红旗村。
用好“催化剂”民族一家亲
么窝村可龙屯村民杨富顺的家庭成员中,有苗族也有壮族。“以前,我们苗族、壮族是难以通婚的,我和我老婆的婚事一开始也不被看好。”杨富顺回忆说,后来村委出面做工作,让双方家庭都深入了解民族团结进步的政策后,这样,两人婚事才顺利提上日程。
如今,不同民族通婚已成为常态,群众中的大多数都同时会讲苗话、壮话、普通话,劳作时不同民族的群众也会相互帮助。这些背后都离不开么窝村下大力气推动各族群众团结互助。每逢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村里都积极组织举办苗族跳坡节活动、“壮族三月三”活动,大力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修订村规民约,“互帮互助、亲如一家”的良好局面越来越稳固。今年,该村荣获百色市“乡村治理”示范村、百色市2020年度“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红旗村等称号。
新闻推荐
本报隆林讯(记者/凌聪)“对于一房地产企业提出的配套市政道路建设、高压电线杆迁移和项目购房业主不动产登记等问题,单位成...
隆林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隆林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