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控辍保学 提升办学质量 隆林确保各民族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广西日报 2020-07-30 07:08 大字

本报隆林讯(记者/凌聪通讯员/黄仁雄)暑假期间,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常么小学学生杨新美的家中传出山歌声。“我很喜欢上学,家里人也非常支持,在学校里我学会了唱山歌、跳芦笙舞,和同学一起表演节目,在家也经常自己练习。”她说。

常么小学周围分布众多少数民族村寨,学校不乏贫困家庭的孩子及留守儿童,但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校门口有5根高度一致的图腾柱,寓意来自苗、彝、仡佬、壮、汉5个不同民族的学生平等、团结。”该校校长唐永杰介绍,学校开办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特色课程,以优化办学强化控辍保学,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近年来,隆林通过改善城乡办学条件、精准资助贫困生、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举措,推动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破解“乡村弱、城镇挤”以及留守儿童、随迁子女教育等难题。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户失学辍学人数实现动态清零,各校“超大班额”和“大通铺”现象逐步消除。

“补齐教育扶贫短板,让少数民族村寨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稳步脱贫、拔除穷根的关键。”隆林各族自治县委宣传部部长申毅说。

“一生一策”推进控辍保学工作。“每次开学,我们都会开展大普访,对所有失学、辍学学生开展大劝返。”该县教育局副局长黄带雄说,该县严格落实“双线四包”责任制,在完善辍学监控、行政督促复学、司法督促复学和部门联防联控等工作机制的基础上,组织熟悉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党员干部、教师进村入户,掌握辍学学生家庭情况、失学原因,并制定劝学方案、落实各项资助政策,确保教育扶贫路上各民族学生都不能少。

优化学校布局促教育供给均等化。看着鹤城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正在建设的教学楼,搬迁群众杨亚兰满脸欣喜:“社区周边配套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孩子上学非常方便。”该县根据生源流向和学生需求,按照“初中相对向县城集中,小学四至六年级向乡镇中心校集中,保留必要的教学点”的原则,新建学校8所,改扩建学校136所,覆盖小学、教学点、初中、特殊教育学校等,形成“以县城为主,辐射乡镇、村”的学校布局,解决学生就近入学问题。

多地揽才充实薄弱学校师资力量。为解决农村教师和紧缺科目师资不足问题,该县多次到全区各地和云南、贵州各高校招聘教师1834人,为教师队伍注入新活力,统一调度与合理配置优秀师资。同时,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班主任绩效奖励、教学综合进步奖等激励政策,采取“集中培训、网络研修、置换脱产研修、校本研修”等方式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切实增强教师开展教育扶智的动力和能力。

据了解,作为贫困县,隆林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始终优先保障教育投入,支持教育事业发展。2019年以来,全县为学生发放各类补助1.89亿元,惠及28.63万人次。目前,全县各校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合理分区,教室、实验室、图书室、电教室、德育室、医务室等功能室配置不断完善,进一步缩小了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新闻推荐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好办法

本报记者凌聪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壮、汉、苗、彝、仡佬5个民族3382户1.4万余人搬进城市生活,安置点医院、学校、娱乐设施等一...

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隆林各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