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鹤城 □梁万德
在桂西西北角,有一个曾经被称为广西、贵州、云南“三不管”的“蛮荒之地”。这里有历经290年的州城县治——新州。新州,有一个源远流长而又富于故事性的名字——鹤城。
话说很古以前,一只白鹤飞经此地,见这里山好水好,土地肥沃,不想离去,便化成了白鹤,因此后人称此地为白鹤地,旧时县衙州府驻地就设在鹤背隆起的地方,现隆林各族自治县民族路、休闲广场以西为白鹤两翼,后民族路段一翼被水冲断,白鹤再飞不起,这里的居民也逐渐陷入贫穷,人们期望白鹤再有腾飞之日,带领人们走出贫困。
然而一年年一代代过去了,人们依然在贫穷中徘徊,在贫困中挣扎。到解放前夕,全城仅有5家小店铺,经营针线、日杂百货之类,资本不过一两百块光洋,由于资金短缺,经营惨淡,收入不景气,有的倒闭停业。1949年前,全城的个人作坊多为烟丝加工、蒸酒、理发、开客店马栈做布鞋布帽,亦有开设大烟馆,专为来往客商和烟民提供解烟瘾工具取得微薄的收入,而多数居民则是亦农亦商,平时靠种养为主,闲时种菜出卖、贩果腌酸、甜酒汤圆等,收入微薄,部分居民则长期依靠出卖劳动力养家糊口,生活十分艰难。
解放初期,百业待兴。鹤城商户开始筹集资金,由油炸小食到“小炒店”,由摆地摊到开店经营,由零售到批发,集体经营与国营并存,文教卫生、水电工业齐头并进。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个昔日“蛮荒之地”发展突飞猛进,国家重点水电工程天生桥一二级水电站落户隆林,贵州、广西、广东联建水电站平班电站建成送电,隆林被誉为“西电东送”的水电能源之地,是桂西的“夜明珠”。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官员考察隆林后将这里誉为“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英国游客恣游广西后不无感慨地说“山水游在桂林,风情游在隆林”,文化和旅游部授予隆林“民族歌舞之乡”,隆林的发展,也带动了鹤城的繁荣。如今,鹤城由原来东西走向的“扁担一条街”发展到面积近10平方千米,人口将近10万。“万家灯火,十里商铺”成了今天鹤城的写照。
休闲广场是隆林中老年人集中娱乐的地方,每当他们聚在一起,大家无不感慨地说:“等待白鹤起飞等了几个世纪,今天终于等到了白鹤起飞之日。”
新闻推荐
本报隆林讯为强力打击岁末年初突出的违法犯罪活动,有效净化治安环境,隆林各族自治县公安局交巡警借助警务改革创新之机...
隆林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隆林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