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境公路治理对策浅析 □张 恒

右江日报 2019-01-15 09:06 大字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不断推进,公路等级不断提高,国省干线沿线两侧自然而然增建起居民楼房,干线逐渐成为居民建筑物的轴线。道路虽方便了两侧居住的居民,却给公路养护、路政执法、驾驶员带来一些难题和安全隐患。笔者结合过境公路环境治理工作的难点问题,提出个人意见。

一、当前过境公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隆林公路管理局所管养线路共4条,分别为G324线、G246线、S519线、S217线,总管养里程183.305公里,其中有24处过境路段,里程18.305公里,占养护总里程的9.99%。问题较为突出,难以治理路段主要有G246线的K20+801~K28+200(县城至那谷段,1.25公里)、K32+750~K34+000(者浪爆竹厂至者浪乡政府段,7.399公里)共8.649公里,G324线旧桩K2109+150~K2110+400(平班镇管肖村)1.25公里,G246线K42+500~K43+600(猪场乡街上)1.1公里。难治理路段约11公里,占总过境公路的60%。通过对过境公路的群众、驾驶员、养护、路政进行访谈,发现过境公路存在以下共性问题。

(一)群众反映的问题。过境公路交通上方便了当地的群众,也却存在一定问题。一是交通设施不完善。国省干线是连接两地的唯一干线,车辆繁多,但由于干线无交通信号灯,容易引发交通事故;二是随着人口、商业活动的不断增加,过境公路也逐渐街道化,与干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的噪音、废气和废油污染,影响群众生活。

(二)驾驶员反映的问题。过境公路往往是连通司机出发地到目的地的唯一主干线,行驶过程中也会碰到问题。一是等级降低。由于过境公路两侧有居民居住,非机动车、行人大量增加,以及两侧建筑和交叉路的增多,迫使机动车辆通过路段时,只能减速行驶,不能充分发挥其交通畅通的本质,严重影响道路通行能力;二是安全隐患大。由于缺乏规划和管制,沿路居民逐渐增多,也逐渐有工业企业、商家入驻,形成集市,使得过境公路交通混乱,拥堵和事故增多。

(三)养护部门反映的问题。由于过境公路居住人口不断增加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所以在养护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生活垃圾大量增加。由于居民大多环保意识淡薄,随意丢弃垃圾,造成沿路垃圾随处乱堆乱放现象;二是路面污染严重。由于个别过境公路成为当地圩日市场,致使圩日散后,整条过境公路路面堆积物多、脏,严重影响“视觉形象”,给养护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四)路政执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国、省道干线是国家建设的主动脉,也是地方交通运输的主干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国省干线的过境公路却是把双刃剑,在方便当地居民的同时,也在存在较大的隐患。一是违建严重。由于过境道路两侧未经政府规划,两侧居民建筑物杂乱无章;二是非标杂乱。由于过境公路两侧随着居民的增多,广告牌、指向标等非标竖立于道路两侧,与公路、交通等标识相混合,严重扰乱司机视觉;三是非法占道严重。尤其是街道化的过境公路,群众随意摆设滩点,占用公路;四是交叉口过多。由于两侧居民建筑的不断增加,居民建筑不断向道路两侧后建设,因此开设路口不断增多,造成交叉口过多,交通安全隐患几率增加。

二、过境公路出现问题的原因

过境公路对城镇整体空间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导致诸多问题存在,主要是其功能性质不清晰、规划管理不善、人车干扰严重等。过境公路出现问题的原因如下。

一是法制不健全。《公路法》及相应规章条例规定较为原则,操作性不强。同时公路管理主体和权限不明确,当地工商、城管规划、国土等部门都有权参与管理,导致公路两侧建筑审批多头管理,因此违建、私拉电线和电网现象严重。

二是政府不够重视。虽然近年当地开展“美丽乡村”乡镇环境治理等活动,但政府重视力度不够,导致过境公路居民住房建设还是无科学规划,无配套排水设施,甚至将垃圾堆放地点放置于公路上。

三是公路部门缺乏措施。由于公路部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路政执法力度不大,与当地政府对接较少,措施不多,促使存在的问题一直未能及时解决。

四是居民综合素质不高。由于过境路段居民综合素质不高,爱路护路意识淡薄,造成公路路边垃圾随意堆放、污水抛洒至路面等。

五是养护任务繁重。由于过境公路卫生差、过往人次多,有时刚清理过的路段在回头时又恢复原来的脏乱状态,养护效果不显著。

六是交通标识不明显。由于过境公路路段非标较多,造成交通标识不明显。同时在人员密集路段缺少标线、限速标识、红绿灯等,造成过境公路交通安全隐患增多。

三、解决措施

过境公路的发展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表现,笔者认为应坚持以满足实现城镇化为目标要求,协调城市道路交通与城市用地合理布局,并同时着力解决过境公路日益突出的矛盾问题。

(一)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地方政府在解决当地问题时有更适宜当地的解决办法和措施,公路管理部门应该多与当地政府联系沟通,联合多部门成立过境公路治理领导小组,方能解决现存问题。

(二)统一规划。公路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协调做好公路沿线村庄建设规划,禁止在公路两侧违法建房,有效发挥公路的功能。

(三)严管非标,提高交通标识可视度。一是交通标识的设置要显眼、简洁、清晰易辨;二是严管非标,严格控制在道路两侧悬挂非交通、公路标识牌;三是设置标识要提前预早,在行人多的地方或路口处设置限速标志,在该路段之前设置限速标志。

(四)投入资金,合作养护。一是上级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解决养护中存在的卫生、排水等问题。二是与当地乡镇政府、两侧居民住户签订三方共管合同,达成各住户门前的公路用地三方共管,门前三包,形成政府牵头,公路养护部门负责,居民参与的管理格局。

(五)加强宣传,增强执法硬度。一是向居民群众宣传《公路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居民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二是加大路政执法力度。采取划段包干,责任落实到人的方式管理,严格履行路政管理职责,努力确保路产、路权不受损坏;三是形成合力,联合执法。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的沟通联系,多开展联合执法,重点整治过境公路的违法建筑、占道摆摊等。

(六)划分区域,属地直管。一是绕城开路,车辆避开集镇过境。把过境公路迁至集镇以外,或采用绕城过境加支线的方式与集镇相接。二是移交政府,属地管理。实践证明,过境公路由公路管理部门管护不如由属地政府管理更有效,将过境公路路段移交属地政府管理,将更便于管理和解决面临的难题。

(作者单位:隆林公路管理局)

新闻推荐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上接第一版)分别与中越边境的那坡县百省乡那翁村、少数民族偏远山区的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金平村及乐业县同乐镇央林...

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隆林各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