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担当拔穷根 不忘初心解民忧 ——记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金平村第一书记覃华海 □特约记者 杨宇澄 通讯员 黄仁雄
今年3月,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群众熟悉的那一口柳州话和爽朗的笑声,又在镇里响了起来,那一口柳州话让他们倍感亲切,纷纷上前问好:“覃书记,您又来了呀。”
2016年3月,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职工覃华海受组织委派到该镇德峨村担任第一书记。任职期间,他架起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桥梁,把政策、信息上传下达到村里,引导群众克服困难,并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为村里引进项目、资金,解决长期困扰村里群众发展的问题,使德峨村党支部的战斗力不断增强,全村贫困发生率从18%下降到2.1%,实现村集体经济“零”的突破,圆满完成了整村脱贫出列任务。也正是在此期间,他与德峨的乡亲们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今年年初,圆满完成任务即将回城工作的覃华海主动请缨,带着领导的期望,到德峨镇金平村“再战一城”,继续在这片他难以割舍的土地上奋斗。
“虽然我在德峨村干了两年,积累了不少农村工作经验,但是村情各异,不得一概而论,初来乍到,一切得从零开始!”覃华海说。
刚一到村里,覃华海便将自己的摩托车带了过来,为及时摸清村民的贫困状况、致贫原因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他每天骑着摩托车走村串户倾听民声,同时也将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宣传,把先进思想文化传播给广大群众。针对贫困人口现状,他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或村“两委”专题会议,逐户逐人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并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对群众反映的村“两委”建设和经济发展建议,他及时组织召开村“两委”会议,共同研究探讨,落实整改措施和发展方案。
面对金平村的贫困现状,覃华海决定先搞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经济发展基础。为此,他积极向后援单位和驻地县、乡党委、政府争取资金,实施了4条长7.2公里的道路硬化、8个屯的安全饮水工程。同时,他还向后援单位争取到4.8万元资金,用于帮助16户贫困户解决危房改造和住房扩建资金紧缺问题,减轻贫困群众的生活压力。
路通了,就要抓紧发展产业,带动一方经济,让一方百姓脱贫。覃华海紧紧抓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与村级合作社探索茶叶、土鸡、黑猪等产业发展路径,思考如何利用“合作+”助农增收等。他争取到各方帮扶资金25万元,投入到金平村蛋鸡养殖合作社和黑猪养殖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蛋鸡养殖和黑猪养殖。贫困户杨文清在合作社的帮助下,发展黑猪养殖和黄牛养殖,现存栏黑猪40多头、黄牛5头,实现了脱贫增收。
在努力帮助贫困群众脱贫的同时,覃华海还致力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除了以带资入股企业每年获得4万元分红外,还与包村工作组、村“两委”干部、村监督委员会干部集体研究,将后援单位先后帮扶的70万元资金和第一书记经费5万元分别投入到金平村三个合作社里,这样既能带动贫困户增收,又可以通过与合作社合作给村集体经济带来收入。覃华海说:“壮大村集体经济,不仅是为了村里增加收入,更重要的是为群众树立发展产业的信心,引领他们实现稳步增收。”
在扶贫工作中,细心的覃华海还发现,受“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影响,村里部分群众对于子女的文化教育重视不够,造成了许多青少年辍学。为了不让家庭贫困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覃华海组织村干、包村工作组、驻村工作队员对全村进行了排查,耐心做11名辍学孩子家长的思想工作,目前,这11名辍学孩子已全部返校复读。
新闻推荐
百色新闻网隆林11月19日讯(通讯员?韦珺儒)“我用34分换了洗衣液、牙膏、鸡精这些生活用品,没有花一分钱,都是平时表现积...
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隆林各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