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责任并行 □罗 霞

右江日报 2018-11-13 09:06 大字

前两天有个实习生妹妹问我,姐姐,你不是新闻专业的,为什么会选择进入这个行业?这个问题被问得太多,每一次都让我陷入漫长的回忆,也生出不少感慨。

时光荏苒,一晃眼,我进入媒体行业已经6年。在这6年中,我走遍了百色的12个县(市、区),虽然充满挑战与辛苦,但也有收获与喜悦,个人的成长也是非其他职业所能比。而这其中,采写全国模范法官、隆林各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副院长黄登林生前的先进事迹是我记者生涯中一件难忘的事情。

去年的11月底,市中院组织新闻采访团到隆林采访,我是其中一员。11月底的隆林,气温只有7℃度左右。采访那几天,还下着蒙蒙细雨,冷风刺骨,羽绒服和秋裤也没办法给我点暖意。按照计划,我们要到黄登林生前工作过的德峨法庭采访。德峨法庭,离县城40公里,海拔1600多米,被戏称为“广西最高法庭”。采访车在一座座大山和蜿蜒崎岖的山路上行驶,我望着窗外看不尽的山头,想着,是什么让黄法官放弃在县城舒适的工作环境,主动请缨到德峨,并在这里坚守了8年。德峨的条件有多艰苦,用一组数字来说,德峨镇有15村,291个屯,2004年黄登林到这里工作时,大多数寨子还不通公路不通车,下村调解只能靠步行,最远的村寨要走上2个小时。

在德峨采访期间,我们走访了黄登林生前帮助过的群众,一起并肩“作战”过的同事,还有老家的亲戚。他们零零碎碎的回忆,还原出了一个默默扎根基层、时刻为民谋幸福的人民法官。

德峨法庭辖区地域广阔、村寨分散、路途崎岖,群众上一次法庭极不容易。为减轻群众往返法庭的负担,方便群众诉讼,黄登林到任后,设立了巡回办案点,带着同事巡回开庭。一条横幅往树上一拉,国徽一挂,农家院子、田间地头就是一个标准的法庭。农忙季节,他们尽量利用晚上当事人收工回来的间隙主持调解。对简单的案子,当场收案,当场调解,当场结案。遇上难调解的案子,黄登林就反反复复下村调解。下村巡回办案,吃饭是最大的问题,黄登林的包里便时常都备着饼干,饿了,就在路上塞几口应付。长时间的饮食不正常,黄登林落下了胃痛的毛病,慢慢地,胃药成了他包里的另一样必备品。

曾在德峨法庭和黄登林共事过的杨梦华,亲历了处理少数民族案件时的难处,也见证了黄登林为司法事业所做出的努力与牺牲。他说,黄登林在基层一干就是8年多,一心为民,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

德峨镇弄杂村村干部杨文武回忆,黄登林性格温和,耐心对待每一个人。“真是个好人,只要谁家有纠纷,打电话给他(黄登林),他都来。”

同事韦秀琼回忆,2017年6月30日,黄登林生病入院的前一天,他还站上审判台,审理一宗案件。当天晚上,韦秀琼加班到8点多,准备下楼吃晚餐,看到黄登林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就过去招呼他一同去吃饭。“你先走吧,我手上的卷宗还没整理好。”这是黄登林和韦秀琼的最后一次对话。

7月1日那天,黄登林已经病倒住院,在转去百色治疗之前还打电话给同事汪舟,嘱咐他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案件执行及装订、归档等工作。

采访结束的前一天,我整理收集到素材,总觉得好像缺了点什么。在征求黄登林妻子李阿楼的同意后,我们去了黄登林家里。那天,黄登林80岁的老母亲含着泪,念着:“不舒服就应该早点去检查,为什么要等到严重了才去啊!”多少惋惜、多少悲痛在其中。采访没办法继续进行,我们就静静地陪着老人家,心里百感交集。

我被这个将青春和年华贡献给了钟爱的审判事业的人民法官感动着。像黄登林这样默默奉献、坚守信念的人,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很多。我曾采访过一位校长,在大石山里坚守了34年,为了让孩子们拥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抵住万难,两度择址建校。我还采访过一位爱心人士,组建了一个爱心家族,坚持爱心助学9年。还有奔走在扶贫一线的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员。他们都是我们身边的平凡人,却都有着不平凡的事迹,演绎出了不同生命的风采和价值。

这6年,我也曾有过迷茫。

2016年,我采访过一位母亲。她的女儿刚出生一个月就被确诊为胆道闭锁。这种病需要手术治疗,有50%的孩子在手术后能痊愈,但另一半的机率,却要进行肝移植。很不幸,她的女儿是那另一半的机率。治疗费大概需要20万,这对来自农村的他们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而且前期的治疗已经花光了他们的积蓄,亲戚、甚至孩子的奶奶都在劝她放弃。

“这是我的孩子,我怎么能放弃!”采访的那天,小朋友的病情又加重了。这位母亲拿着孩子的化验单,无助地大哭。她说:“只要能救活女儿,割我的肝吧,无论割多少。”

采访结束后,她无助哭泣的画面一直浮现在我脑海里。身为母亲,我能深深体会到她那份无助。作为记者,我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之后,我将她的求助信息整理成新闻稿,在《百色早报》和百色新闻网刊发,希望有爱心人士能帮助他们。新闻出来后,她给我发来感谢的信息,说有不少陌生爱心人士加上她的微信,给她转来爱心款。那一刻,我很开心,虽然对于20万元来说还是杯水车薪,但是每一笔爱心款都给她和孩子增加了希望。

大概又过了一个星期,她给我发来信息,说:“罗记者,谢谢你!我们已经办理了出院手续。住院费太贵了,我们实在是住不起了。而网上的轻松筹时间也已经截止,我们没有筹到手术的费用。”看到她的信息,我久久没办法平静,我真的希望我能够帮助她更多更多。

“不是新闻专业,为什么会选择进入这个行业?”

“喜欢!”这是我的答案。

我热爱并感恩记者这份职业,是它让我在6年的职业生涯里,一次又一次地走进大山,走入基层,走进一个又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心灵之中。正是他们,让我始终牢记自己身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时刻提醒着我:不忘来路,不忘初心。

新闻推荐

革步乡加强基层计生协会建设

本报隆林讯自全面二孩政策实行以来,隆林各族自治县革步乡计生协会不断加强基层协会建设,夯实了协会工作基础,让二孩政策...

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隆林各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