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开到我山村

延安日报 2018-06-15 15:32 大字

新华社南宁6月12日电(记者 何程)“不外出务工的话没有多余的收入,出去的话老人小孩又没人照顾。”这个矛盾此前一直困扰着新华村村民舒贵花。现在她进到村里的“扶贫车间”上班,一出家门就进厂门,实现了赚钱顾家两不误。

新华村位于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克长乡,地处石漠化山区,缺水少地,属于深度贫困村。走在村屯里,随处可见用来积蓄雨水的地头水柜和家庭水柜,山脚的石头缝间稀稀拉拉地种着一些玉米。

舒贵花家里只有一亩多山地,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改变贫困生活,舒贵花前几年在南宁市一个建筑工地打工,每个月能领到三千多元工资。随着两个小孩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家里老人体弱多病,她只能放弃在南宁的工作,回到家里照顾老人小孩。

今年4月份,当地引进一家玩具制作公司,在新华村开办了“扶贫车间”,主要为广东的玩具厂制作布艺玩具半成品,技术要求简单,舒贵花得知后马上应聘到车间工作。

“扶贫车间”让舒贵花重拾了一份稳定的收入,“上个月是实习期,领了1500元工资,这个月应该接近3000元。”舒贵花一边娴熟地将布料缝制成一个逼真的布艺砂糖橘,一边介绍:“车间离我家2公里,离幼儿园3公里,工作之余我可以照顾老人小孩,农忙时还能请假回家做农活。”

舒贵花的话引起工友郭信英的共鸣。家住新华村丫口屯的郭信英家也是贫困户,有两个上初中的孩子,一年唯一的收入是大约两千斤玉米棒,远远满足不了家庭生活开支。

“家里的老人今年75岁了,时常生病,我们不能丢下老人出去打工。”郭信英说,不打工的话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每年都要向别人借钱。现在她在“扶贫车间”工作,既能照顾老人,每个月两三千元的工资也可以维持家庭生活。

得知村里有个可以工作的车间,一些原本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来了。“和城里的车间差不多,管理还很规范。”今年刚满20岁的杨贵英说,她之前在广东打工了一年半,进过制衣厂和电子厂,“在这里工作比在外面打工好,过年过节都可以在家里。”

种植缺地,养殖缺水,这是石漠化地区脱贫攻坚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难题。克长乡扶贫干部黄强说,自然资源匮乏迫使当地村民外出务工,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田地丢荒等问题又开始显现,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活力,增加了乡村振兴的难度。

黄强说,现在“扶贫车间”开设到村里,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这解决了务工和顾家之间的矛盾,激活了农村的富余劳动力,为石漠化地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了新路子。

新闻推荐

革步乡:群众走进农家书屋学文化

本报隆林讯6月5日,夜幕降临,隆林各族自治县革步乡红染村农家书屋里灯火通明,当地群众正在利用夜晚的闲暇时间来这里充实...

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隆林各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