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技在手好挣钱

右江日报 2017-09-08 09:33 大字

刘剑正在喂鸡。

2016年,当我拿到帮扶联系户的资料时,刘剑的信息特别引起我的注意:他家人口少,他又值壮年,为何还会贫困呢?

当年7月初,我随同事一起第一次入户了解贫困户的基本情况。隆林各族自治县者浪乡播立村包地屯距离县城18公里,通屯水泥路不久前刚硬化完成,乘车40分钟左右便可到达。在村支书的领引下,在村头便看到了刘剑的家。

当一栋崭新的两层小楼醒目地出现在眼前,我惊讶了,村支书解释说:“原来评定的时候他家的房子还是毛坯房,后来他自己一个人慢慢起好楼房的。他父母都90多岁,有一个姐嫁到外地,他要在家照顾老人,所以没有什么收入。”

说话间,我们来到刘剑的家。一进家门,地上20多个饮料瓶子和两个50斤装的胶桶吸引了我的目光。坐在他家的矮板凳上,我问:“你家放这么多土酒,喝得完吗?”

“大姐呀,这个哪里是酒哦,我们这里没有水,我去山脚拉回家用的。”刘剑回答。

这一次入户,我了解到,包地屯离县城不远,但缺水,人均耕地不多,交通条件得益于脱贫攻坚工作已得到改善。刘剑有建房的手艺,虽然也想冲破贫困的“牢笼”,但受到外因和内因的影响,习惯安于现状,不主动谋求发展路子。

要实现脱贫,除了政府帮扶外,更重要的是靠贫困群众自身努力。像刘剑这样的贫困户,如能激活他自我发展的热情,自力更生,脱贫也不是梦想。后来的几次入户走访,村干部、刘剑和我聚在一起商量他家的脱贫计划,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帮刘剑想办法。经过考虑,刘剑决定选择在县城或是乡镇的建筑工地打工,一是他有建房技术,二是收工后方便回家照顾双亲。

随后的入户填写帮扶联系卡,只能在建筑工地找到他,只见他下地基、混浆、砌墙样样在行。刘剑说,他和几个工友一起帮老板建房子,因为为人诚实、手艺好,最近来联系他们干活的人比较多,他只能隔几天或是一周才回一趟家,一个月下来大概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因为屯里也建好了水池,他还买了10几只土鸡和3头小猪让父母在家喂养。

2016年,刘剑家庭年人均收入达到3671元,符合“八有一超”的脱贫标准。今年,刘剑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继续在县城建筑工地上打工。毕竟贫困不是一天形成的,脱贫需要有耐心和信心,面对困难,刘剑没有“等、靠、要”,而是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路,虽然目前与他想要的幸福生活还有一定差距,但他仍在继续努力着。

新闻推荐

隆林:落实巡视反馈意见 稳步推进打击“两违”

本报隆林讯隆林各族自治县根据自治区党委第二巡视组反馈的“两违”问题依然严重,在上一轮巡视反馈中对“两违”打击不力、不减反升等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强化整改措施、明确整改目标、狠抓问题...

隆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隆林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