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文艺作品中的“牛”

玉林日报 2021-01-11 06:07 大字

鼠岁去,牛年来。2021,牛年之初,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想来说一说关于文艺作品中的“牛”。

古人诗中的牛。我最喜欢、印象最深的是宋代李纲的《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耕牛力尽筋疲、劳作一生,只为“众生皆得饱”,纵使“羸病卧残阳”,晚景凄凉,亦无怨无悔,这是多么崇高、多么令人感佩的奉献精神!这让我想起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想起时代的楷模张桂梅校长,想起倒在扶贫战线的冯文林,他们不就是一头头拖着病体“耕犁”的令人崇敬的“病牛”吗?而这,正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老黄牛”精神的感人内涵所在。

鲁迅笔下的牛。在《文学和出汗》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然而‘弱不禁风’的小姐出的是香汗,‘蠢笨如牛’的工人出的是臭汗。”这里,鲁迅把劳动人民比作勤勤恳恳的牛,劳动人民是财富的创造者,虽然汗出如浆,流淌的是臭汗,却是光荣的;相反,那些光享受、不劳动的娇娇小姐,纵然香汗淋漓,其气若兰,也是可耻的。“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在散文诗集《野草》的《题辞》中,鲁迅将自己比作一头奶牛,他孜孜以求的是为人民大众奉献上富含营养的、有骨血或血气的作品(即所谓心血结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这是鲁迅最著名的诗句,它充分体现了鲁迅对待敌人与对待人民截然相反的态度、爱憎分明的立场。在此,鲁迅以“孺子牛”自喻,甘当人民的“孺子牛”,为人民所驱使,为人民而效劳,可谓写意传神。“孺子牛”如今已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公仆形象的代名词。

雕塑作品中的牛。所有雕塑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深圳的“拓荒牛”。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深圳在起初一片荒地上,于短时期内即崛起为举世瞩目的经济特区,其神奇的“深圳发展速度”,靠的是什么?就是这种“拓荒牛”的精神。可以说,“拓荒牛”是深圳的象征,是脚踏实地、奋力进取的创业精神,没有这股劲头、这种精气神,就没有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成功样板。据说,后来“拓荒牛”换成了“孺子牛”,这一更换意味着: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拓荒者形象,已然完成其历史使命;深圳发展、繁荣、富裕了之后,时代就要赋予它另一种期待 即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孺子牛精神。尽管“身份”不同,使命改变,但属性依然是“牛”,相信深圳定能不辱使命、继续牛气下去!

咏牛的佳句。现代诗人臧克家在经历“牛棚”劳教岁月之后,写了一首《老黄牛》:“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后两句堪称最经典的咏牛佳句,名句“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或者“老来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即是源自于此。这两句常被用来形容老同志只争朝夕、奉献余热的“老黄牛”精神。

斗牛的盛况。我知道,百色市凌云县沙里乡每年秋季有举办“斗牛”赛的传统,因为本人多年前在那里支教时曾有幸亲临现场,亲眼目睹过当地斗牛大赛的盛况,当时的情景,只能用“紧张激烈、精彩刺激、险象环生、大呼过瘾”等词语来形容。“自古英雄爱美人,阵前岂敢惜吾身?扬鞭独向昆山顶,拔剑直临溟海滨。戟影如潮江起雾,刀光似电漠生尘。物由天择君知否?胜者为王败亦真。”(贵港覃塘区文友邓东喜《观融水斗马有感》)这首诗虽然写的是“斗马”,但那场景、那氛围,渲染得与“斗牛”的盛况无异,让人胆战心惊,有如身临其境之感。

牛年写“牛”诗。最近,学写了一首“牛”诗,题目叫《拉车的牛》,且看:“一双弯角,挑起了日月浮沉 你昼夜兼程;满身汗毛,似一件天然蓑衣 你风雨无阻;甩动尾巴,不时在自我鞭打 你不敢懈怠;就这样,你拉着一车,沉重的希望前进!”如果说,臧克家的名诗《老马》(总得叫大车装个够,他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他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他抬头望望前面)是旧中国农民悲惨命运的缩影,那么,拙作《拉车的牛》或许就是那些终年奔波劳碌、负重前行的底层“民工”的写照。

鼠气已尽,牛气当来。愿艺术家们创作出更多更美的“牛”作品,让“牛气”更旺,“牛事”更多!

新闻推荐

打着“民族资产解冻”幌子诈骗 男子两年间非法获利约10万元,近日被抓获归案

记者覃乐维通讯员唐昭平曾毅晚报讯广西凌云县男子魏某,打着“民族资产解冻”的幌子骗取他人钱财,两年多时间内非法获利约10...

凌云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凌云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