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彩堂:一人撑起一个家□韦 轩 韦亚婷 文/图
张彩堂在打扫卫生。
近日,笔者带着好奇,来到凌云县加尤镇磨贤村了解张彩堂的故事。碰见张彩堂时,她正在自家的桑园地里护理桑树,“把桑树护理好,让它枝繁叶茂,才好养蚕。”她一边忙着干活,一边跟笔者说。
张彩堂是凌云县加尤镇磨贤村西必屯的一名普通农民,今年45岁,养育有一对子女。2007年,为了还清2006年建新房欠下的债,张彩堂的丈夫选择外出务工赚钱。但没料到,丈夫外出务工却至今未归。
“13年了,我一直在努力寻找,从未放弃,但依然杳无音信……”张彩堂话里说出了坚持和无奈。家中有年迈的家公家婆要照顾,还有两个小孩要养育,建房欠亲戚朋友的几万元也要还,这些全部压在了她一个人的肩上。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张彩堂一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近年以来,凌云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贫困群众增强“造血”功能的重要抓手,依托资源,创新产业扶贫机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精明的张彩堂看到了机会,报名参加了种桑养蚕培训班学习。
“考虑到张彩堂的家庭困难情况,我们村‘两委’通过会议决定,把她家纳入低保行列。但她不等不靠,自己通过流转土地种了6亩桑树,白天在桑地里忙,晚上在蚕房里忙。她一个人开始只能养2张蚕,一年养7次,收入还可以,家庭生活逐渐改善。”村支书谭远昌告诉笔者。张彩堂通过种桑养蚕,家里每年还养猪8到10头,养殖土鸡100余只,收入在逐年增加。
看着母亲一个人扛起家庭重担,体会到母亲的不容易,张彩堂的两个小孩都很懂事,认真学习。从小学开始,他们每年都拿奖学金,2015年,女儿和儿子一同考上了大学,都通过申请助学金减轻了母亲的压力。“放假回家,我就和妈妈一起采摘桑叶喂蚕,弟弟在家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并负责喂猪,喂鸡。有时候我和弟弟还到村里打临工补贴家用。”电话采访张彩堂的女儿时,她这样告诉笔者。
2017年,还在读大学的儿子报名应征入伍。2019年,张彩堂女儿大学毕业,现在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弟弟退伍后也回到了大学继续完成学业。张彩堂的女儿参加工作后,每个月拿出一部分工资寄给弟弟做生活费,一部分给妈妈,张彩堂看着自己懂事的儿女,心里感到很欣慰。
近年来,凌云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推动、科技带动等综合措施,积极入户宣传动员,充分调动村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张彩堂细心打理桑园,加大了养蚕的力度,一个人忙不过来时就请工人来帮忙。2018年,她一共养了10批蚕,收入了4万多元。种黄豆、种玉米,养猪、养鸡,在忙得过来时,她还到村里打临工,增加家庭收入。2018年底,她家顺利脱贫。
“这几年我通过养蚕和打临工等工作来增加收入,还引导了8户贫困户发展种桑养蚕,现在大家都脱贫了。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儿子在读大学,我在家把农活做好,照顾好双亲,希望孩子爸爸早日归来。”张彩堂说。
新闻推荐
本报凌云讯2019年,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凌云县深入贯彻落实“稳投资”的决策部署,全县上下抓项目、抓前期、抓开工、抓...
凌云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凌云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