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里的故事: 杏林春满 □杨光茂 文/图

右江日报 2020-04-02 09:32 大字

清代“杏林春满”木匾。

凌云县历史民族博物馆馆藏文物“杏林春满”木匾是清代光绪二年(1876年)泗城知府梁炳汉送给胡氏医生的荣誉牌匾。匾长192厘米、宽49厘米、厚2厘米,重12千克。

匾正中雕刻“杏林春满”四个大字,楷书,阳文。匾右边有五排竖式的小字铭文,叙述赠送此匾的原因,大部分字迹已模糊不清,铭文为(□代表看不清楚的字):胡医生精医,予守泗城,年遇有□□恙,軫延盼视,罔不随于□□□□,其心存济世贫苦,有□者照□□□之众,仁人君子之一端也,因出一言以相赠。左边落款铭文为:知泗城府事梁炳汉拜题,光绪二年冬月毂旦。

从匾的铭文可知:赠送此匾的时间是清光绪二年(1876年)农历十一月吉日,毂旦是吉日的意思。赠送者是泗城府第68任知府梁炳汉。梁炳汉是广东高要人,光绪元年(1875年)任泗城府知府。受赠者是泗城府本地医生胡氏。赠送原因是泗城知府梁炳汉到任第二年,遇到群众有恙(生病),軫延盼视(病痛延续了很久,希望得到救治),胡医生行医济世,医德高尚(仁人君子之一端也),所以出一言以相赠。

“杏林春满”来源于传说故事,相传三国时有位名叫董奉的医生,隐居在江西庐山,他医术高明,给人治病从来不收钱,但要求被治愈的病人在他的住宅旁种植杏树,患重病被治好的人每人植杏树五株,轻病患者每人植杏树一株,几年后,董奉治愈成千上万的病人,植下的杏树有十几万株,蔚然成林。董奉在此修身养性,这片杏林便被称为“董林杏林”。每逢杏果成熟收获时节,董奉张榜公告,凡是到此买杏者,不收银钱,而是用稻谷来换取,一斗稻谷换一斗杏,董奉又将用杏换来的稻谷全部用来救济贫民百姓,这样一来,董奉便闻名遐迩,得到后世的称赞和纪念,后人常以“杏林春满”“誉满杏林”“妙手回春”等词来称颂医生医术高明和医德高尚。

关于这块匾的主人胡医生,凌云历史书籍很少有记载,但其济世贫苦、治病救人的高尚医德,被铭刻在“杏林春满”这块木匾上,流传至今。

新闻推荐

凌云干群积极参与无偿献血

本报百色讯在结束了4天的凌云县城采血工作后,市中心血站的捐血车在2月26日至27日又开往加尤镇和逻楼镇开展无偿献血活...

凌云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凌云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