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里的故事: 麒麟送子 □杨光茂 收集整理

右江日报 2020-02-27 08:52 大字

清代釉上彩戏剧人物纹瓷盖罐麒麟送子部分图案。 清代釉上彩戏剧人物纹瓷盖罐瓷盖图案。

凌云县历史民族博物馆共有馆藏文物622件,其中二级文物4件、三级文物156件、一般文物462件。文物类型有历史文物、民俗文物和革命文物,包括古石器、瓷器、陶器、铜器、铁器、钱币、木雕、杂项等。一些馆藏文物铭文内容丰富,记述历史事件详实,一些馆藏文物图案精美,属于中国古代传统的吉祥图案,具有喜庆美好的寓意,这些文物里蕴含有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其中,馆藏文物清代釉上彩戏剧人物纹瓷盖罐整体呈椭圆形,无颈、圆形口,瓷盖呈拱形敛口有圆钮,通长24.2厘米、通高34.5厘米,重1.86千克。整个瓷盖罐造型典雅,器形大方,圆润饱满。

瓷盖罐腹部绘制有麒麟送子图案:贵妇怀里抱着一个婴儿坐在麒麟上,贵妇身后有一个年龄稍大的小孩也坐在麒麟上,麒麟威武雄壮地前行;麒麟前方有四个人高兴地走着,其中两人扛彩旗,两人扛锣鼓,敲敲打打、回首嬉戏、热热闹闹地前行;麒麟后方一人高举灯笼;瓷盖上绘有戏婴、花草树木、蝴蝶纹饰。整幅图案人物神情生动传神,画面和谐统一,表现出麒麟送子对于古人的重要意义。

传说麒麟是仁兽,是吉祥的象征,能为人们带来子嗣。“麒麟送子”这则典故的来源与孔子的出生有关,据晋朝王嘉《拾遗记》中描述,孔子诞生之前,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院。故事的大致意思是:在孔子的故乡曲阜,有一条阙里街,孔子的故居就在这街上。孔子的父亲孔纥与母亲颜徵原来只有孔孟皮一个男孩,但患有足疾,不能担当祀事。夫妇俩觉得太遗憾,就一起在尼山祈祷,盼望再有个儿子。一天夜里,忽有一头麒麟踱进阙里。麒麟举止优雅,不慌不忙地从嘴里吐出一方玉帛,上面还写着文字: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徵在贤明。第二天,麒麟不见了,孔纥家传出一阵响亮的婴儿啼哭声。这则传说故事就是“麒麟送子”的来源,有人据此传说绘成《麒麟吐书》图,用于文庙、学宫装饰,意思是祥瑞降临、圣贤诞生。

麒麟成为担纲送子的灵物后,麒麟形象才由“帝王世家”走入“寻常百姓家”。民间普遍认为,求拜麒麟可以生育得子,我国民间有“麒麟儿”“麟儿”“吾家麒麟”的美称。民间祈求麒麟送子的通常做法是:由妇女扶着载有小孩的纸扎麒麟在庭院或堂屋里转一圈,也有人学曲阜阙里街的求子方式,系彩在麟角上;胡朴安在《中华全国风俗志》中引用《长治新年纪俗诗》描述“妇女围龙可受胎,痴心求子亦奇哉。真龙不及纸龙好,能作麟麟送子来。”这里的纸龙是指龙灯,用龙灯来代替麒麒,意思是:多年不生育者,每于龙灯到家时,加送封仪,以龙身围绕妇女一次,又将龙身缩短,上骑一小孩,在堂前行绕一周,谓之麟麒送子。依照这些民间祈麟送子风俗的仪式,古人在刺绣、陶瓷器、年画、漆器等民间艺术作品上绘制了麒麟送子图。

麒麟送子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多出现在民间艺术作品之中,而宫廷用品很少见。把麒麟送子画在五彩瓷器上,出现在清代,因其花纹的美好寓意以及瓷器的实用性,大多出现在民间嫁娶的喜事上。

新闻推荐

凌云:“多语”广播打通乡村防疫宣传“最后一米”

本报凌云讯“说实话,你们用普通话、桂柳话进屯宣传,我只听得懂一部分;村里瑶话版的广播宣传我倒全听懂了,少串门,勤洗手…...

凌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凌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