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进飞:身残志坚的养蚕人 □韦 轩 韦付增 文/图

右江日报 2020-01-03 08:43 大字

刘进飞在采摘桑叶。

“早做早都有钱用了。”刘进飞把肩膀上那满满一袋的桑叶轻轻放下置在蚕房的门口边上,他转身扬起右手,衣袖从额头往脸擦过,豆大晶莹剔透的汗珠在黝黑的脸上滴落下来,憨厚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在凌云县沙里瑶族乡弄塘村弄交屯,说起脱贫户刘进飞,当地群众对他竖起大拇指。

刘进飞1971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刚出生6个月,不幸就降临到他身上,因不慎摔进火坑里,刘进飞右手被高度烧伤。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加之家庭困难,刘进飞右手的5个手指只保住了残缺的中指。

刘进飞家里兄弟姐妹多,小时候家庭困难,虽然没上过几天学堂,但他聪明懂事。15岁他就帮父母分担家庭重担,随亲戚朋友外出务工。

“你有肢体残疾,打工的时候会被嫌弃吗?”“是骡是马,出来遛遛才知道。”笔者和刘进飞聊了起来……

老天关了一扇门,但也为他打开了一扇窗。做同样的工作,刘进飞要比别人付出一倍甚至更多的努力。经过长久的磨炼,他干起活儿熟练、迅速。“为了生活,多年辗转广东、福建、海南、河池等地,做过割橡胶、拉天广线、砌边墙、安铁模等工作,生活虽然艰苦,但也简单快乐。”刘进飞这样回忆以前的生活。由于勤劳、努力,做工踏实,他得到了工地老板的赏识。

“我就觉得自己是个正常人,大家能做的我也一样能做。”在弄交屯蚕房前,刘进飞边利索地剥蚕茧,边与笔者对话。

2011年,刘进飞从工地回老家建房,用了大半年时间建好了新房,夫妻俩不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了6万余元外债。后来,夫妻俩边外出打工维持家用边还债,直到去年才还完外债。

外出打工不是长久之计。一次,刘进飞在河池帮桑蚕大户打工,了解到养蚕挣钱来得快。之后,回乡养蚕创业的念想在他心里扎根。2017年,刘进飞和一个亲戚合伙种植70亩桑树,并在2018年养蚕,当年年底就获利了3万元,他家也顺利脱了贫。

2018年底,刘进飞租了40亩地,决定大干一番。“小蚕共育是块‘肥肉’,我掌握了技术,今年也为附近蚕农养了小蚕。”刘进飞建有一个300平方米的大蚕房,还租了村里集体经济大蚕房,7间共420平方米,小蚕有地方放,大蚕有地方养,一年可以养12批。

“你这两年养蚕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笔者和刘进飞聊了起来。“好事连连,种桑养蚕助增收并成功脱贫,2018年大儿子应征入伍,2019年小儿子考上大学。村里15户贫困户和我一起种桑养蚕,户均收入在3万元左右,实现了脱贫增收。”刘进飞说,两年来他带动村里贫困户就业,为大家发放务工费近7万元。2019年,刘进飞自己蚕茧销售达10万余元,小蚕供育收入2万多元,这一年对他一家来说是个丰收年。

走进刘进飞的桑地,桑叶在阳光下摇摆身姿,刘进飞的妻子潘友兰在忙碌地采摘桑叶。她告诉笔者,刘进飞是一个诚实本分,吃得苦耐得劳又可以依靠的男人。她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相信日子一定越过越红火。

新闻推荐

凌云:“小书记项目”彰显人间大爱

本报凌云讯收玉米、挖红薯、整理百香果果园……这是近日笔者在凌云县朝里瑶族乡九联村田间地头看到的景象,整个村庄焕...

凌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凌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