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创业大学生 山乡变化领头人□韦 轩 文/图
唐思军夫妻在和合作社成员开会。
近日,笔者走进凌云县玉洪瑶族乡八里村过村蔬菜大棚,看见蔬菜大棚的负责人唐思军和妻子刘美力正在给蔬菜除草、施肥,夫妻俩有说有笑,其乐融融。“今年的蚕茧、大棚蔬菜、山茶油销售纯利润在20万元左右,在我的帮助下一起养蚕的农户有40多户,户收入3万到5万元……”见到笔者到来,唐思军转身和笔者聊了起来。“在新农村的天地里,就是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你是乡邻学习的榜样。”笔者对唐思军说,“如果没有她这位‘女汉子’,我就不会有今天的小成就,我感谢她。”唐思军转身对着妻子一脸幸福地说。在玉洪瑶族乡八里村,大家都说唐思军能娶到刘美力做妻子,是他的福气。刘美力放弃大城市的生活,嫁到山旮旯里,和唐思军一起带领群众发展产业,改善村屯基础设施,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唐思军的福,也是过村群众的福。
毕业后夫妻创业遇挫折
唐思军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读书4年,学业有成。在校期间,他遇到了人生中的贵人,同班同学也就是妻子刘美力。外出求学,很多人觉得应该在大城市干一番事业,让父母脸上有光。但心细的唐思军看到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农村大部分劳动力纷纷涌进大城市,农村留下留守儿童和老人,还有大部分闲置的土地。根在农村,父母为了供他读书,头发已经花白。他想回乡发展,孝敬父母。“毕业后,我想回乡创业,照顾年迈的父母……”唐思军说。“对父母有孝,为人正直,有责任心,我就找这种可以依靠的人。”刘美力满怀欣喜地说道。2012年大学毕业后,刘美力跟着唐思军毅然回到凌云县玉洪瑶族乡八里村过村发展。回乡创业,发展种养需要资金,需要流转土地……唐思军夫妻从零摸起。面对起步的艰难,刘美力认为办法总比困难多,她拉着唐思军找亲戚们帮忙。最终,他们的认真执着得到亲戚朋友们的帮助,2013年,唐思军夫妻俩投资了几万元建起了养鸡场,但后来由于养鸡行业的不景气,再加上经验不足,导致入不敷出,夫妻俩的第一次创业宣告失败。
一根蚕丝牵出致富路
2015年,当地党委、政府大力推广桑蚕种养产业,县、乡两级干部经常进村入户宣传和动员。唐思军夫妻敏锐地发觉桑蚕种养是一个可发展的创业项目,同时吸取上次创业失败的教训,认真、细致、深入地分析了桑蚕种养的优势与前景以及存在的风险及规避风险的方法。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们决定放手一搏。
2015年初,唐思军和妻子决定拿出仅有的2万元积蓄,尝试小规模发展种桑养蚕产业。他们在自家10亩田地上种桑苗,并建了一座占地100余平方米的蚕房。这一年唐思军夫妻不辞劳苦,一路摸索前进。唐思军经常外出考察学习种养技术、桑园管理技术等,不断为自己“充电”。刘美力则每天围着桑园、蚕房“两点一线”忙得团团转。“管护桑叶要求很高,不能沾上丁点农药,刚种上的桑苗,比较矮小,要除杂草,不能用锄头去挖,我们只能用手去拔。”刘美力张开长满茧子的双手说道。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唐思军夫妻赚到了创业得来的第一桶金。
2016年,唐思军加大资金投入,扩大桑苗种植面积达39亩,并重新扩建蚕房面积达700平方米。有了上一年的成功经验积累和充足准备,2016年唐思军夫妻的蚕茧喜获丰收,养殖的45张蚕茧单张产茧量最高达130斤,每斤市价达23元,2016年夫妻俩在桑蚕业的纯收入也达到了10万元。唐思军夫妻发展桑蚕种养产业获得成功,给身边的群众带来了信心,大家纷纷向唐思军夫妻学习,加入到桑蚕种养的行业中来。
2017年3月以唐思军为创始人的“凌云县过村桑蚕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注册资金50万元。桑蚕合作社吸引了30余户群众加入,其中贫困户5户。社员的增多让唐思军看到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益的可能性。当年该合作社种植桑苗面积100余亩,扩建蚕房面积达2500平方米。唐思军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并争取得到相关的技术、资金支持。县乡桑蚕办专门聘请技术员来指导,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桑蚕的质量。当年年底,该合作社实现了近30万元的纯收入。
山旮旯筑起“金窝”别样靓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把种桑养蚕在家乡发展开来,再通过合作社的牵头和引领,让群众告别以往常年外出务工的就业方式,在家门口就业并致富,让家乡越来越好。”刘美力说道。如今,在唐思军夫妻的带领下过村种桑养蚕产业风生水起。
唐思军夫妻不满足现状,把养蚕的蚕沙(蚕的粪便)利用起来,通过流转土地,搞起近2亩的大棚蔬菜,把近10亩的荒坡种上油茶树。道路交通的不便利,群众饮水困难,最直接影响过村群众的生产生活,为解决问题,唐思军夫妻跑村“两委”、到乡里找领导。2017年,八里至过村4.5公里村级硬化路建成投入使用,5.5公里人饮工程竣工,路到家,水到户,在唐思军夫妻的带头下,过村179人出行和饮水困难得到了解决。唐思军夫妻以自己创业所得,建起了一栋两层楼房,如今,在他们的帮助下,村里有40多户农户加入到发展养蚕种养的行列,其中有10户建起了楼房,5户买起了小车。
新闻推荐
本报凌云讯“深圳专家千里送教,我们要珍惜机会,学到真本领,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让孩子受益。”近日,在深圳粤桂教育帮扶“琢文...
凌云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凌云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