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健康扶贫成效喜人

右江日报 2019-10-22 16:28 大字

本报凌云讯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凌云县将基本医疗保障工作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问题调研,完善政策研讨,健全工作机制,统筹资源分配,突出工作重点,扎实有效地解决该县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全县健康扶贫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深得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和点赞。

开展遍访遍核,摸清健康底数。针对患者底数不清,扶贫各系统数据混乱失真现象,该县组织卫健系统210人分30个工作组深入110个村(社区),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健康状况开展遍访遍核工作,并按照核查结果完成对扶贫国办系统数据进行修改完善。对国扶系统原患病贫困人口4190人进行遍访核实,查出患病人数2375人,其中患25种大病178人、门诊特殊慢性病2197人;对全县健康贫困人口71926人进行健康筛查,筛查出患病人数3409人,其中患25种大病133人,疑似慢性病患者3276人、确诊3233人、待确诊43人(为重性精神病)。

医疗保障政策应施尽施,全力系好因病返贫安全带。因病返贫是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该县以敢为人先的精神,积极创新举措,出台“198”政策(即贫困户100%参保、住院报销90%、慢性病门诊报销80%),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基本医保二次报销、医疗救助、财政兜底等方式,让广大建档立卡贫困户(包括2014年、2015年退出户)惠享扶贫政策成果。截至目前,全县城乡居民医保应参保212927人,已参保211078人,参保率99.13%。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6116人,符合参保76058人,已全部参保。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2269人次,发生费用1326.32万元,通过采取“5+”医疗费用报销政策无缝衔接,实际报销1199.22万元,报销比例达90.42%;特殊慢性病门诊治疗726人次,总费用90.7019万元,报销79.2416万元,报销比例达87.36%。全县贫困人口2168人次在凌云县县域内13家公立医院享受“先诊疗、后付费”及“一站式”结算服务。

规范医生管理,强化宣传引导,优化服务工作。加强签约医生、村医的管理,压实签约医生、村医的责任,提升签约团队的综合服务能力,做好患病人员动态筛查和随访服务。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6116人(含2014年、2015年退出户),全部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实现实时掌握贫困人口健康状况,群众普遍惠享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政策。充分利用节假日、圩日、“八个一”活动等,组织开展“面对面”义诊和现场讲解;通过微信公众号、固定宣传栏、宣传折页等视觉再覆盖和家庭医生、村医和帮扶干部入户一对一普及宣传,让广大群众最大程度知晓、熟悉健康扶贫政策。为方便群众确诊病情和办卡,该县还出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慢性病诊断补助方案》,县中医医院、县人民医院每月落实集中诊断日、慢性病卡办理窗口,全天接待病友筛查、办卡;同时派出5支医疗专家组,分赴所有贫困村开展现场集中诊断,对长期卧病在床的患者实行上门服务。通过送诊上门,全县核实29种慢性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430人,已办卡5430张,办卡率100%;核查出25种大病患者64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患者为311人,非贫困人口患者332人,并全部落实分类救治方案,救治率达100%。同时,为提高办事效率,减少群众来回跑、两头不到岸,努力实现“跑一次”承诺,该县还将政府兜底结算工作从县人民医院搬迁到县政务中心社保办证大厅,使基本医保报销、医疗救助、大病保险、政府兜底等结算实现“一站式”报销。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让医生有诊所,患者有病床。该县按照“医生有诊所,患者有病床”的目标要求,采取超常措施,夯实医院、村卫生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目前该县10个乡镇卫生院,已达标2个;有4个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已完工,正在完善配套楼层设施;有2个已完成装修工程的60%,预计10月底可完工;有1个目前正在进行地基建设阶段,力争2019年12月底前完成主体建设。另投入200多万元,新建上蒙村卫生室和对87个村卫生室进行维修改造,使全县105个村卫生室达到标准化,每个村卫生室建设面积不低于80平方米,初步实现服务有场地、患者有床位目标。

加快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推进县乡医疗服务远程共享。全面加快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工作,实现自治区骨伤医院与凌云县中医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市人民医院与凌云县人民医院紧密型医联体,签订了具体合作协议,制定了医联体建设方案,各项工作推进顺利。按照“五个不变,三权转换”的原则,该县人民政府聘请市人民医院法人作为凌云县人民医院院长,市人民医院把凌云县人民医院作为分院来建设打造,委托一名优秀副院长作为执行院长,并带领相关科室专家进驻凌云县人民医院工作。采用统一管理、业务整合、资源共享、互助互惠的运行模式,全面完善、提升县人民医院的医疗服务设施和综合服务水平,力争2020年10月以前实现凌云县人民医院创建“二甲”医院目标。加快推进医共体建设工作,努力实现县乡远程医疗服务共建共享。打造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县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和10家乡镇卫生院共同参与、互联互通的县域医共体,通过技术共享、人才共享、管理共享、设备共享等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发挥全县医疗卫生资源整体效益,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健康需求。当前,已完成县级3家公立医院和10家乡镇卫生院医共体建设协议签订和挂牌工作,后续共享机制正在稳步推进中。

提升医护人员待遇,实现人才强医战略。为优化医疗人才培养环境,提高医疗人才队伍工作待遇,有效解决有医生看病问题,该县推行乡镇医院年末业务收支结余提取30%作为职工福利、奖励基金,根据所取得的职称和实际工作能力,按程序直接聘用到乡镇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四级、七级或十级;乡镇卫生院新聘用人员入职时即办理享受转正定级后工资待遇,并高定2个薪级工资;全部解决村医享受村副主任工资待遇,乡镇编外聘用人员享受全县技术协管员工资待遇。加大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招聘工作力度。近年来,该县先后引进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211人,实现县级公立医院每个科室有一名合格医师,每个乡镇医院有一名全科医生。通过农村医生定向培养,实现82个村卫生室有一名合格村医,缺口23名村医正在招聘中。今年,该县采取“县聘乡用”方式,招聘100名医疗卫生人才充实到乡镇卫生院,服务期为3年至5年,招聘工作已经进入面试阶段,预计11月到岗工作;通过“乡聘村用”招聘20名临床医生充实到村级卫生室服务1年以上,目前该项工作已经结束,预计人员10月底能到岗工作。

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近年来,该县卫健局加大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力度,先后选派35人次到深圳市儿童医院、广西骨伤医院、百色市人民医院跟班学习;通过规培方式,先后派出26人次到上级医院学习提升;每年还定期对全县101名村医和100多名家庭签约医生团队进行业务技术学习培训1次以上。

□黄佳爱何壮亮

新闻推荐

盐田区10家单位结对帮扶凌云19个未脱贫村

本报凌云讯近日,深圳市盐田区10家单位负责人到凌云县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与该县19个未脱贫村签订结对帮扶框架协议。...

凌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凌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