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好牛心李 扮靓小山村□韦付增 曾立英

右江日报 2019-06-06 10:00 大字

延绵青翠的群山,错落有致的房舍,宽敞平坦的大路,随风摇曳的牛心李果树……凌云县逻楼镇歌顶村这个几年前还是穷得出名的大石山村,在“种树达人”周于允的耕耘和带动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周于允是地地道道的歌顶村人,1978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户家庭,家里除父母外兄弟姐妹有6人,从小吃苞米长大,与父辈在石缝里刨食,读书还要翻过几座大山,走羊肠小道赶圩,山多地少,还常常闹干旱,受尽了缺粮缺水的艰苦日子。

1996年,周于允走出大山,到百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求学,毕业后回到凌云做录音带售卖生意,之后养蚕,培育八角苗,种辣椒,做逻楼镇供电所职员……有些积蓄后,2006年他在逻楼镇上开门面卖种子、化肥,做起了农资生意。“起初,农资方面好赚钱,好的时候年收入接近30万元。”周于允说道。因为有文化,加之乐于帮助个体工商户创业,他还担任该镇小个专党支部书记,带动当地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抱团发展。

周于允不满足个人所获得的小成功。他从大山走出去后,家乡群众的淳朴善良、吃苦耐劳以及互助互爱的精神影响着他。“为何不做点事业,让村里群众一起增收致富?”2014年以来,周于允回到村里流转陇歌、陇顶、中寨、坡洞以及附近村的山地3000亩,全部种上牛心李果树。“肉质脆爽、细嫩,汁多,香甜,口味独特,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产品。”周于允说,牛心李行情走好,但供不应求,他瞄准了牛心李生意,决定依托当地资源特点,在玉米地里换种牛心李果树,把该产业做大。

“地租、果园管护、基地建设等,共投资400多万元。”周于允为了做好这个产业,他还到银行贷款160万元,“目前还在投资,预计明年进入挂果高峰,年收鲜果20万斤。”

经过几年的生长,春来山谷满花香,六月枝头果儿黄。“山绿了,空气好了,腰包也鼓起来了!”在基地管护果树的2014年贫困退出户黄昌平如是说。他是在基地务工的400多名贫困人口中的一员,2017年至今都在果林割草、施肥、剪枝,年收入近6万元。

去年以来,满山的李树开始挂果,但受气候影响,挂果没有预期效果好。“我们主要治小叶病、根须病等,对症下药,确保进入挂果高峰期后丰收。”在果林里为果树“治病”的中林科技副董事长、技术总监黄海庭说,技术攻克后果树将不会有大小年,气候影响也很小,果树的利润将有效提高。

“产品主要通过电商、微商等渠道销售……一棵树挂果50斤,按每斤10元计算,年收入将达到200万元。”周于允算了笔账,基地效益稳定后他还打算在村里搞采摘体验,结合村里青花瓷手工艺、等做文化旅游观光项目,种好牛心李,扮靓小山村,让群众在家门口能够挣到钱,过上好日子。

新闻推荐

凌云做优白毫茶产业促脱贫

本报凌云讯近年来,凌云县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农业部门的指导下,紧紧围绕“生态高效农业”的发展思路,结合实际,多措并举,推动...

凌云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凌云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