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华新:贫困村民摇身变老板□牙宏威
在凌云县沙里瑶族乡那伏村的村口,一栋洋气的别墅矗立公路旁。楼房的一楼开设了一个专卖店,门面宽敞大气,不时有村民前来购买东西。而房子的周边铺设了一个像篮球场那么大面积的晒场,上面晒有刚收购回来的八角冬果。
这家的主人叫梁华新,他现在是那伏村较有名气的小老板,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从事八角、油茶、杉木等生意。
附近村民更由衷敬佩的是梁华新家培养出两名大学生——女儿考取湖南大学法学院,儿子就读南宁师范大学。可是,谁也不曾想到梁华新家原来也是一户贫困户。
曾经,梁华新一家5口挤在一座不足40平方米而又破败不堪的房子里。当时,梁华新的母亲体弱多病,孩子都在上学,妻子不幸患上甲亢病,长期服药治疗不能操重活。加上自家的兄弟姐妹多,分的土地少,家中无稳定的经济来源。
为了生计,梁华新一个人踏上漫长的打工之旅,一干就是十几年。
屋漏偏逢连夜雨。操劳过度的梁华新也病倒了,2015年他不得不回老家休养。这对于原本生活拮据的家庭可是雪上加霜。也正是这一年,他们家因病、因学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感谢党委、政府,在我家身陷绝境时,帮了我一个大忙。”在和笔者谈到帮扶工作时,梁华新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说,被纳入贫困户后,他们一家人全部享受低保,并且拿到产业奖补资金。帮扶干部经常到他家嘘寒问暖,帮助谋划发展路子,鼓励他们战胜困难。
于是,身陷困境的梁华新又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
“只要四肢健在,就不愁改变不了现实。”梁华新在思索着发家致富的路子。
他发现那伏村油茶和八角产业发展正旺而且市场行情可观。可是,附近村屯的群众采摘果实后大老远拿到集市去卖,费神又费力。如果能联系好买家,通过自己收购加工后销售出去,从中获得中间差价,可行!
嗅到商机的梁华新说干就干,他通过扶贫专项贷款和向亲戚筹借了十几万元,并与寨上比较有经济实力的村民合伙搞起了收购油茶和八角生果生意。
“有几分钱,收几分货。”梁华新告诉笔者,他们都是亲自跑到林子边去收购,而且都是现金结账,群众很乐意交易。同时,自己和家人扮演自己的“民工”,收果、剖皮、筛果、装车……每道工序几乎都自家人干的。
苦心人,天不负。2016年底,梁华新净赚了6万元,他也成功地甩掉贫困户的帽子。
“脱贫并不是最终目的,奔康致富才是关键。”这是梁华新跟笔者交谈时重复最多的一句话,也正是这种理念支撑着他不断前进。梁华新说,他的两个小孩都在读大学,每年学费开支都在6万元以上,“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因此,他必须拼命赚钱养家。有一定生意基础的他在生意道路上边摸索边壮大。由于自己在村里口碑比较好,村民很是支持,生意比较顺利,也慢慢积累一些“发财经”,近年来,他还学会做木材生意。每年收入10万元以上。
如今,梁华新不仅建了一栋漂亮的“洋楼”,还开办了一家代销店,由于位置极佳,他们夫妇也比较好客,所以村民经常光顾。“别小看我这个代销店,每年可创收2万元以上呐!”梁华新喜笑颜开地说。
致富不忘众乡亲。几年前,正逢凌云县桑蚕产业方兴未艾时,有远见的梁华新也加入养蚕大军并发动村里的群众一起干。如今,整村的桑园面积已经达到1200余亩。
“梁华新威望高,点子多,致富带动能力强,我们打算把他培养成村民委成员。”那伏村村支书黄忠壮介绍道。梁华新支持村里的产业发展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在编制规划、筹集资金、发动群众等方面功不可没。目前,该村已经成功创立了3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主要发展油茶、桑蚕、百香果产业,涉及受益群众436户,其中贫困户66户。
“人穷志不穷。”这是梁华新灌输给小孩的理念,一提到两个小孩明年双双毕业时,他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线。
新闻推荐
本报凌云讯如今,行走在凌云县泗城镇的各个村落,只见平整的水泥路上,两侧高低错落的花木在微风中摇曳,农户整洁的庭院内外...
凌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凌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